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的今天,纺织品已渗入到人们生活的众多领域,随之,纺织品的安全性能,尤其是纺织品因燃烧发生火灾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伴随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大力发展无毒、低烟、无卤阻燃纺织品势在必行。聚丙烯睛(PAN)纤维,俗称腈纶,是世界上三大合成纤维之一,具有"人造羊毛"的美誉,以其优良的柔软、蓬松、耐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服用、装饰和产业等领域,然而其极限氧指数(LOI)约为18%,属于易燃纤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 PAN纤维在纺织行业的推广,我国对PAN纤维阻燃改性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地探究以用于大规模生产。本研究第一部分采用紫外光一步接枝法,以PAN纤维/织物为基体、丙酮为溶剂、二苯甲酮(BP)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接枝单体,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接枝聚丙烯腈(PAN-g-HEMA)纤维/织物,将活泼性基团羟基(-OH)引入大分子链中。同时讨论了接枝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光照距离和光照时间五个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结合多项指标,选择接枝率为53%的接枝纤维/织物进行下一步研究,并确定最佳工艺。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FTIR)、热重(TG-DTG)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SEM)手段对不同接枝率纤维/织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本研究第二部分采用化学改性手段,使PAN-g-53%HEMA纤维/织物与磷酸和尿素反应,将阻燃元素磷、氮引入到接枝链中,制备了阻燃聚丙烯腈(FR-PAN)纤维/织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TG-DTG)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扫描电镜(SEM)和极限氧指数(LOI)等手段对不同阶段纤维/织物进行结构及性能测试分析表明,制备的FR-PAN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且在凝聚相和气相共同阻燃。本研究通过紫外光一步接枝法和化学方法共同作用,达到了对PAN纤维/织物表面的可控阻燃改性,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阻燃PAN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