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集体悼念袁隆平中的英雄原型研究——基于新浪微博文本的幻想主题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雄人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英雄人物的塑造、传播对社会有着引导和教育示范作用。为纪念英雄人物,社会发展出了多元的仪式、庆典以及实物空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线上的数字悼念活动随之兴起,网民在网络空间集体悼念英雄人物日趋常态化。研究网络社会纪念英雄人物的方式和过程,有助于深入认识网络平台中以英雄人物为中心的社会互动之文化意义。本文旨在探究网络社群如何围绕英雄人物展开互动,并在话语符号的共享中实现文化认同和集体认同,唤起集体的共同情感和行为方式。本文以新浪微博网民集体悼念袁隆平的文本为个案,采用幻想主题分析法探究网络群体对英雄人物的集体悼念中沉淀出的原型意蕴。在此悼念话语中,网络群体通过共享“了不起的‘神农’为人类温饱做出卓越贡献”的幻想主题,实现了“国人深情送别袁老”的情感集中表达,构建起一个纳入了认知、情感和行动,过去、当下和未来的修辞视野“永远铭记国之英雄,吾辈当自强”。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幻想主题和修辞视野分析,本文综合归纳出了新浪微博集体悼念袁隆平过程中沉淀出的原型意蕴特征。在灾难和创世神话原型的场域中,英雄人物袁隆平的成长经历呈现了从日常生活的世界出发,经历重重冒险,最终带着决定性的胜利归来的原型模式。而他的英雄形象则集合了多种英雄原型的特征,传达出追求个体伦理价值的道德自律精神原型和以造福人类为使命的集体主义精神原型,最终“变形”的叙述原型将对袁隆平的悼念回归到人类对生命的价值追求中,触发永远铭记袁隆平的情感表达和珍惜粮食等行为方式。网络上的集体悼念已经成为英雄人物逝世之际的一种仪式,其中的话语互动沉淀出的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显现,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唤起了最广泛的集体情感和集体认同。社会中的不确定和风险因素永远呼唤英雄,在信息流动和意义生成的过程中,英雄原型通过多种符号得以自由地表现。
其他文献
2019年,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的爆火成为了当代大众传媒领域突出的文化现象。李子柒以其独具中国特色的田园牧歌叙事得到了国内外网友的追捧,并引发了国内主流媒体的盛赞。社会舆论开始称其带来的连锁反应为“李子柒现象”。“李子柒现象”的丰富性恰恰在于其独特的乡土叙事所表达的当前社会对于乡村空间的凸显与遮蔽,其中涉及到当代特别的情感结构和文化机制。为此,回答李子柒的乡土形象“何以建构”“建构了什么”以及“为什
学位
伴随网络技术的完善与推进,虚拟偶像社群得以建立并发展。作为曾经以“圈地自萌”为标志的亚文化社群,虚拟偶像社群具有自身的圈层结构与传播实践,形成社会现象,引起不少媒体及大众的关注。面对虚拟偶像社群的圈层化传播实践众说纷纭,结合社会背景考察,本文认为虚拟偶像社群的圈层化传播实践并非一时偶然,而是与社会架构紧密相连的文化现象,其背后折射了社群成员在客观社会存在中的认知变动与行为选择,以及当前亚文化群体中
学位
近年来,北大包丽案、杭州杀妻案、南京失联女子被害案等极端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事件频繁进入公众视野。在媒体的公开叙事中,这一议题从私人领地走入与更多个体相关的公共空间。经由媒体叙事建构起的同情话语,个体与事件中他者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进而形成一种想象的、情感的、道德的乃至行动上的关系。作为各类情感生机勃勃的起因,同情(Sympathy)是个体
学位
随着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加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迅速发展的技术催生了随之而来的纠纷,使得民商事主体诉诸法院要求解决相关知识产权争议的数量不断增加。在知识产权案件诉讼中,效率、公平同技术事实的查明息息相关。要准确地判断与认定涉案的理工科学技术事实,在法官大多为文科教育背景的现实情况之下,仅靠法官自身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既不专业,也不现实。已有的专家陪审、司法鉴定、专家辅助、专家咨询等技术事
学位
2020年6月,爱奇艺迷雾剧场播出的悬疑网剧《隐秘的角落》凭借插曲小白船、“爬山”梗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悬疑网剧的剧场化播出模式随之进入观众视野,同年9月再度出现口碑流量双丰收的悬疑佳作《沉默的真相》。由此,悬疑网剧以迅猛的发展态势收获大众的关注,同时也成为了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目前,关于悬疑网剧的研究较少且停留在宏观层面,大多是传播策略和成功原因的研究,鲜有突出受众地位的文本研究且尚未出
学位
当下公众日益关注健康,被各种健康问题所困扰。关注互联网环境中健康信息的传播问题有助于了解公众的健康信息偏好,解决他们在搜寻方面的困难,发现新的信息传播规律。正面健康信息的传播效果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而负面健康信息对公众的影响较少研究。与患病相关的信息突出了疾病的危害,能够唤起公众的健康意识,刺激公众的健康信息需求。因此,本研究以患病信息为切入点探讨影响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具体因素,构建了基于刺激-
学位
智能主播作为新的传播主体与传播媒介,正逐步改变主持传播结构。从“只闻其声”到“人声同步”,并努力向“闻声识人”发展。智能主播正以前进者的姿态不断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使人工智能产品通过技术外化,在信息传播中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智能主播具有低时延、高水平、超仿真的技术特点,在主持传播活动中深刻影响了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从媒介角度看,智能主播是媒介形态智能化的体现,弥补了主持传播旧媒介的
学位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快速变化,严重的垃圾污染以及处理不当等成为了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中面临的重要严峻问题,与此同时媒介技术的快速更迭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促使人们认识到其同样能够在环境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故而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当下,如何将社交媒体这一新媒介形态扩展运用到生活垃圾分类领域,发挥其提高环境意识水平、引导形成垃圾分类行为的作用至关重要。另外,目前鲜有研究着眼于社
学位
近年来,伴随着微博、知乎、豆瓣、B站等社交平台的兴起,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年群体正迅速成长为舆论场上的活跃主体。他们以其擅长的话语方式积极主动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掀起了网络爱国主义热潮,形成了独特的话语景观。网络爱国主义话语隐藏着青年群体丰富的爱国情感表达和价值立场的确认,具有多维研究价值。B站作为国内最年轻的网络社区,借助弹幕技术赋予青年群体最大限度的对话自由。本文基于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综合
学位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遵循经济现代化一般规律,同时也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动的实践诉求和独特的民族特性。它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世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且提供了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新探索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巨大精神价值。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征程是以新发展阶段为历史方位、以新发展理念为战略引领、以新发展格局为路径选择、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要求、以建设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