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o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如同区域产业结构一样,也是区域发展状态反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空间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在不同阶段,把握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趋势,对于制定经济空间布局和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发展最佳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凭借优越的自然人文条件和有有利的外部环境,在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差异明显扩大,经济空间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保证广东省经济协调发展,构筑合理的经济空间结构,有必要理清广东省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及特征。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以县域为基本空间研究单元,采用数学模型、GIS制图技术从总量集聚、发展水平分布、增长速度格局和地域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等多角度地分析广东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与特征,以此为全面认识和深入分析广东的经济空间结构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论文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评述有关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研究文献,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和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为研究设计,阐明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第三章从经济总量集聚、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分析深入研究1992年以来广东省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第四章进行广东省经济空间集聚分析。第五章从经济区位因素、区域发展政策因素、经济全球化因素和空间相互作用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广东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分析。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和讨论,阐述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有待改善的工作。   具体结论如下:   (1)经济总量集聚越来越明显。广东省经济总量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态势十分明显,且其经济总量空间集聚度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2)双核心结构与中心-外围结构两种经济空间格局并存。广州和深圳是广东省经济实力最强大的两个地区,与第三位的地区差距较大,双核心结构十分明显;高经济水平与高发展速度的环珠江口区域是中心区,包括广州市区、番禺、佛山市区、南海、顺德、中山、珠海、东莞、深圳等九个区域,而广大的粤北及东西两翼构成了外围区;   (3)广东省经济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广州、深圳以及中心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且发展速度快,广州-深圳的双核心结构与中心-外围结构将继续并存,改变的只是中心区内部与外围区内部县(区)的经济差异与集聚类型;   (4)中心区的“扩散效应”是广东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因。中心区是“扩散效应区”,在“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带动与其相邻的珠三角其他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作为粤北及粤西的中心,韶关市区和湛江市区出现一定程度的“极化效应”,但这种极化强度不大,自身发展也无法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其相邻区域维持在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其他文献
一、做好课前预习,准备课堂“沸腾”  理论上任何课程都需要课前预习,而数学课程更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课前预习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有个整体的把握,防止出现教师“垄断”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若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就不能跟着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课堂气氛就会冷却下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学生会出现对数学产生讨厌情绪。相反,如果学生事前准备好预
课堂导入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掌握的一门艺术。这门艺术要求教师在开始上课时,通过语言、动作、多媒体等方式,正确引出教学内容。新课的引入是一堂数学课的开端,就像是数学乐章的前奏,前奏动听,学生才想要听下面的内容。导入是否生动,是吸引学生的关键,良好的导入是数学教学成功的一半。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就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课堂导入艺术提出一些看法。  一、课堂导入原则的构建  初中数学的课堂导入主要受到课程
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作品不断涌现。但是在实证研究中我们发现,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作品良莠不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
本研究以永泰县1986-2006年间4幅遥感影像解译得到土地利用/覆被现状图为基础数据,根据相关评估理论并结合本区域的具体情况对典型模型进行相关参数调整,进而建立了改进型的
学位
利用多源数据进行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目前找矿的一种重要手段。遥感图像可以对研究区域进行大面积宏观观测,提供连续直观的地面分布,且不受时间、地域影响,是解译地质现象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