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1990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材料由于具有原料丰富、耐久性好等优点,在建筑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钢材等各向同性均质材料不同,混凝土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具有多相性、多孔性和非均质性,在宏观上反映为其力学性能的离散性和随机性,对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及抗震性能产生的影响较为复杂。相对于普通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水泥浆强度较大,甚至与骨料强度相当。所以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脆性较强,也可认为其均匀性较强,其力学性能随机性和离散性减弱。针对混凝土材料的上述力学性能,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配制了三组不同强度的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分析了水泥标号、胶凝材料种类、粗骨料级配、砂率、减水剂以及水胶比等参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对3组共15个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分析了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受压的损伤机理及组成材料对损伤性能的影响;对受压损伤过程中的弹性模量进行了阶段性检测。将损伤指数定义为损伤破坏过程中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变化量与初始弹性模量的比值。基于试验所得损伤指数变化规律,建立了双参数函数以反映混凝土损伤演化发展规律。基于Yu Liu的弹簧摩擦块模型和李杰的弹簧模型,建立了混凝土随机损伤细观模型。该模型由两个弹簧、一个滑移块及摩擦块组成。运用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UHSHPC)及普通混凝土的静力单轴受拉随机损伤本构关系。在上述细观模型中引入质量块,建立了UHSHPC和普通混凝土动力损伤细观模型,进而建立了UHSHPC和普通混凝土单轴拉压动力随机损伤本构关系。与试验结果及其它研究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一系列损伤本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规律。本研究为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对混凝土内部组份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认识和理解,将为进一步研究混凝土在多轴应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近二十年多来,大跨度空间结构,包括网架结构、网壳结构、立体桁架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及各类组合和杂交空间结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结构形式不断创新,建筑造型和结构体型层
目前国内外对钢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刚性连接的节点或构件受力性能上。论文从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出发,研究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以更好地
低层冷弯型钢结构住宅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结构住宅,国内正在逐步推广使用这种住宅。由轻钢骨架和墙面板组成的组合墙体是这种住宅的主要受力构件,本文研究的是组合墙体的抗剪
结构振动控制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新技术,它对于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非常有效,主要包括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半主动控制因为所需输入能量小,仍能达到主动控制效果的特点。磁流变阻尼器是半主动控制中新一代的控制元件,它不但阻尼可控,而且能耗低、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并可方便地与微机控制结合,因此在结构振动控制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对结构振动控制及磁流变液和磁流变阻尼器相关
随着隔震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大量积累,基础隔震结构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基础隔震结构经受强震考验次数少等原因,导致地震工程界至今仍缺乏一定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柱端出现塑性铰的震害现象表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并没有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有整浇楼板的作用、轴
方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方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梁节点在国内外主要采用内隔板和外隔板形式的节点,构造形式单一,施工复杂。穿芯螺栓-端板节
本文研究的钢框架梁端翼缘盖板加强型节点属于新型加强延性节点中的一种,它是在梁柱连接处梁端上下翼缘分别焊接一定几何尺寸的盖板,通过盖板对梁端翼缘的加强作用迫使塑性铰
载体桩的优越表现,让人们初步认识到作为复合地基很有潜力适应新条件下对地基提出的高承载力、低沉降、环保和经济效益良好的要求,但由于工程应用时间不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钢纤维粉煤灰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是钢纤维混凝土的重要性能,目前,关于28d前龄期的研究比较少,了解28d前龄期钢纤维粉煤灰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提高钢纤维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主要研究了设计强度等级为C25的钢纤维粉煤灰混凝土28d前不同龄期时,在不同粉煤灰掺量下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变化规律。对于抗压强度,粉煤灰掺量为25%时,28d前龄期的钢纤维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