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网壳结构风荷载体型系数的数值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多来,大跨度空间结构,包括网架结构、网壳结构、立体桁架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及各类组合和杂交空间结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结构形式不断创新,建筑造型和结构体型层出不穷。随着空间结构跨度的不断增大,同时伴随着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加剧,尤其是近年来强/台风和地震等灾害的频发,使得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风、抗震问题越来越引起工程界的重视。结构风工程也因此而越来越受到业内专家和学者的关注。结构风荷载的计算是风工程的主要目的。而在风荷载的计算中,风载体型系数的获得则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将主要根据近年来流行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来研究风荷载的体型系数问题。通过应用大型流体数值模拟软件FLUENT,根据实际工程案例,建立大量的工程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和对比,并对几类常见的空间结构体型(国家规范中尚未予以规定的体型,包括柱面、椭球面、双曲面、锥体曲面、脊—谷型曲面、悬挑顶篷)进行数值模拟,获得结构风荷载以及体型系数的分布情况和特征,并就此展开相应的讨论和结果分析,为工程实践和相关科研探讨提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结论和建议。本文主要的讨论内容和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及国内空间结构的研究现状介绍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历程,了解空间结构的主要类型和结构形式,主要阐述了两大类型空间结构的特征和发展情况,同时介绍了国内空间结构的发展及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空间结构相应理论研究、稳定性研究、结构抗风和抗震研究、结构的形态分析以及高敏感度结构的风振耦合问题研究。2.风荷载的计算与体型系数的获得通过介绍结构风工程的基本研究内容,系统地阐述了结构风荷载的计算。讨论结构风荷载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现状,介绍了风荷载的研究方式和体型系数的获得,并着重就风荷载体型系数的获得予以详细讨论;同时讨论了风洞试验理论和方法,此外还简要讨论了当前工程界常见的几类空间结构体型系数的研究方法和取值方式。3.风荷载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计算流体动力学中将空气看作为不可压缩的流体加以讨论,在此,本文将介绍风荷载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粘性流体的三大基本方程、雷诺方程应力模型及相应边界条件和非面壁函数、有限体积法及相关数值技术,同时还介绍了大型商业软件Fluent6.2及其在CWE领域的应用,此外还就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求解流程和入口湍流问题加以讨论。4.柱面网壳结构体型系数的研究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建立数值模型进行CFD模拟,获得风荷载和体型系数结果,通过分析和对比数值模拟结果和风洞试验结果,进一步认识柱面网壳结构的风荷载受力情况和体型系数的分布特征。同时依据此法,建立大量的数值模型加以CFD模拟,对煤棚类结构作系统的研究,并获得相应的结果和结论。此外,还就数值模拟中碰到的建模效率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和优化方式。5.几类常见结构的体型系数讨论和研究采用上述CFD流程和分析方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几类常见结构(椭球面、双曲面、锥体曲面、脊—谷型曲面、悬挑顶篷)体型系数的分布特征和取值方式作简要的研究和讨论,并给出了各类结构的体型系数分区方式和相应区域体型系数μs(同Cp)取值,为工程实践及业内人士提供理论参考和建议。
其他文献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住宅已经在发达国家发展多年,但是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重视钢结构住宅和新型体系的研究,随着推动钢结构住宅发展相关政策的
预应力钢板箍(Prestressed Steel Jackets,PSJ)加固可显著改善RC短柱的抗震性能,提高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在既有建筑加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实现PSJ加固钢筋混凝土(RC)框
传统强度折减法(英文全称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简称SRM)采用了黏聚力、内摩擦角的折减程度是一致的折减策略,最终所得即为安全系数,其忽视了黏聚力、内摩擦角的形成机制
型钢高强混凝土结构(Steel Reinforc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Structure简称HSRC)是由型钢和高强混凝土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型钢高强混凝土结构除具有普通型钢混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为完善西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立体交通体系,山区和丘陵地区多个机场应运而生。因山区和丘陵地区地形地貌环境特殊,机场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致使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现有的超高层建筑中较多采用一种带伸臂桁架的巨型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该种结构体系具
基础隔震技术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减轻地震灾害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结构之中。在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有良好的隔震效果,但是在超强地震作用下,其上部结构可能会进入非
有限元模型修正是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精确的有限元模型对结构动力特性预测及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及分析过程中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如建模简化、材料
隔震技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抗震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历次大震中,隔震结构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以及减震效果,减小了发生灾害地区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但使用过程中
传统的抗震结构通过增加支撑或剪力墙等抗侧力体系来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降低结构变形响应,但是这类结构在震后可能依然有较大的残余变形,会严重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并增加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