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两种形式:论《红高粱家族》与《海神家族》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wenche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红高粱家族》以来,“民间”成为莫言作品的一大特徵。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大量运用来自“高密东北乡”的养分浇灌作品,使民间大地的生命力深深扎根於《红高粱家族》中,百姓的热血、大地的野性是为《红高粱家族》最引人瞩目的聚焦点。同时,作为作家向故乡致敬的作品,“寻根”亦是《红高粱家族》的重点。  2004年,《海神家族》问世。与《红高粱家族》类似,《海神家族》同样是以家族第三代年轻人在奔离故土多年後,复又回到故乡,重新审视故土、追寻家族历史为叙事模式,二文本中亦有大段重合的时间段——1930、40年代,与日本战争,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大陆与台湾分处海峡两岸,同样受到外族迫害,即是政治环境不一,两岸百姓皆需顺应时代,各自找到生活的法则。《红高粱家族》与《海神家族》都以民间百姓的生活为题材、以故乡大地为背景,那麽,文本中必然透露出当时代百姓的生活样貌——藉着莫言和陈玉慧的小说,许可管窥一、二这番由大环境所连结起来的人地关系。  本论文欲就《红高粱家族》与《海神家族》为文本,从文艺民俗学的角度出发,剖析二文本中关於民间生活的部分,期盼能找到两岸百姓与故土、故乡、故里共生共存的方式,探讨小说中所呈现出来的人、土地,与生命价值。  第一章共分三节,分别厘清“民问”一词於本论文中的定义,简介《海神家族》与《红高粱家族》之内容,最後就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做文献综述。  第二章则叙述二文本中的人地关系,讨论二文本中的角色对故乡土地的孺慕,以及第三代年轻人“寻根”情怀,证明了人的根源为土地,即使曾经悖离,但灵魂却永系血缘羁绊的故里。  第三章探讨文本中的“生命”——分别就战争与生死问题来剖析《红高粱家族》与《海神家族》中,诸角色在面对生死问题时的态度。家仇国恨与个人生死孰轻孰重、作家又如何描写鲜活的生存与苍白的死亡,是该章的重心。  不论是《红高粱家族》还是《海神家族》,对“女人”的描写都是生动而细致的,第四章即探究二文本中的女人形象、以及二文本对“母亲”一社会角色的不同看法。  《红高粱家族》与《海神家族》分属海峡两岸、男女作家之作品,不约而同的以同一时空为背景、以追溯家族历史为题材,且同样以民间生活、民间文化为作品重要的组成因子;进一步两相对比之下,亦能就作品挖掘出当时代的民间生活面相,诚为可贵。
其他文献
中国清末民初期间是中国的“启蒙时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是韩国的“开化期”,此时中韩两国皆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而被迫打开国门,签订了种种不平等条约,从而沦为殖民地
当代小说中日常生活叙事历经隐匿、呈现与彰显,存来已久。从十七年小说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新时期小说“日常生活”以被压制的话语态势默存于诸多文本,到20世纪80年代新
学位
辽宁省鞍山市教育局原局长闫海涛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支配下走上了犯罪道路闫海涛,法学博士,教授,辽宁省鞍山市教育局原局长。2009年9月被鞍山市铁东区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
本文对唐宋渔父词进行了研究。渔父原始形象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为历史传说,有姜太公、范蠡、严子陵,一为文学作品,有《楚辞·渔父》和《庄子·渔父》中描绘的渔父人物。这些外在
城市公园是儿童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公园,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从儿童友好型城市公园的设计原则入手,指出目前公园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设计要点,
刘勰、钟嵘论及前代诗歌,常盛称西晋,钟嵘甚至将西晋看作“文章中兴”的时期,他们的依据主要在于:各种诗体特别是四、五言诗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以四、五言诗为载体,西晋诗坛形
不可否认,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众传媒,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如今这个新兴传媒兴起与传统媒体竞争激烈的当下,电视传媒仍然是受到极高关注度的媒体。而电视剧,作为电视传媒
人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和快节奏生活的同时,本能的渴望着心灵的回归.亲近自然的天性提高了对室内空间景观环境的要求,微缩自然景观逐渐引入室内设计领域.微景观的美学,将自然界
  本文借助现象学家英伽登(RomanIngarder)的文学理论,将文学作品分为四个层次:语音层、意义单元层、被再现事物的客体层、图式化层次,以此展开对二者的比较。文本分析部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