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的新美学——论当代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小说中日常生活叙事历经隐匿、呈现与彰显,存来已久。从十七年小说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新时期小说“日常生活”以被压制的话语态势默存于诸多文本,到20世纪80年代新写实小说“日常生活”开始被“照亮”,到20世纪90年代都市欲望化写作的出现,到新世纪以来的“80后”创作群体的青春写作,及至近年来声名日响的“底层”写作,日常生活叙事比比皆是。当代小说日常生活叙事及其话语的流向变化繁富而驳杂,已然成为当代中国大陆不争的无法规避的重要显在文学现象。对此,近年来尤其新世纪以降学者多有精彩论述,但迄今所论多散见于相关单个或代际作家、作品,而较少见宏观性的阐释和论述。所以,试图加以整体性阐发此研究对象的本论颇具学术研究价值。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大陆日常生活叙事为研究对象,选取当代大陆有关小说文本,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将“日常生活”作为一种问题意识并借此切入所论,试图结合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通过运用有关日常生活的理论,从整体上对这一现象进行一种尝试性的阐发、分析和探索性的研讨。   基于此,本文共分导论、正文、余论三部分。导论,提出问题。该部分中,首先梳理“日常生活”理论诠释,明确本论对此的一种理解。其次,勾勒20世纪中国大陆当代小说日常生活叙事发展变化的大致情状,指出其凸现的“唯物”特质。最后,说明该论题目前的研究现状及本论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正文,共三部分。第一章,日常生活叙事的文本风貌:物的缺席与出场。分别从物的“询唤”、物欲书写和物化表演三个面向上解读特定时期日常生活叙事文本个案及其物的话语呈现方式,在此基础上勾画并剖析日常生活叙事整体文本样态及物话语的流向。第二章,日常生活叙事的话语想象与实践:物的肯定与质询。分别从女性“呈现”与话语权力,文革“翻转”叙事与个人记忆,以及“底层”苦难与城市形象三方面展开论述,进一步探讨日常生活叙事背后的现代性话语蕴涵。第三章,日常生活叙事现代性的审美认知:分别从日常生活叙事的摹写方式(无聊与神秘)和寄寓方式(时空交错的组合状态与流向)两大方面来分析这一叙事审美现代性的自反特质,并对其审美文化意义加以阐发和理析。最后,余论。立足当下科技媒介时代消费成为新型意识形态的语境中,审视当下小说日常生活叙事的难度所在。
其他文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亦被人们认为是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所以,自问世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一大批作者竞相追
学位
本文以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家胡风在抗战时期编辑的两大刊物《七月》与《希望》为切入点,从编辑思路、刊物建制、读者群和战时大后方的出版文化来考察这两大文艺刊物如何介入到
学位
期刊
国民党军统局时代的老特务谷正文,2007年1月25日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曾担任台湾“保密局侦防组组长”的谷正文生前接受香港《凤凰周刊》专访时,抖出当年“克什米尔公主号”
赋是中国文学史上很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体,有着极其悠远的发展历史和无比丰硕的创作成果,与诗、词、曲并列成为古代文学四大类型。赋在汉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当时最具代表的
前不久看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报一则消息,说一项青年学生“五四知识调查”显示,关于五四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大体情况,在校大学生都能掌握,但对五四运动的具体人物和深层次原 Not
“一个月的时间,我学到了科学养猪技术。回家后我一定要好好干,不但自己先富起来,还要带领群众致富。”这是绿春县农村党员干部脱贫致富技能培训班第二期学员 “A month’s
司马迁说他撰写《史记》是要成“一家之言”,这就明确说明了其撰写《史记》是有其主旨和目的的,而不仅仅是堆砌史料、罗列历史事实和现象而已。本论文在肯定务“为治”(按:为了
学位
中国清末民初期间是中国的“启蒙时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是韩国的“开化期”,此时中韩两国皆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而被迫打开国门,签订了种种不平等条约,从而沦为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