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以成都市“X综合服务平台”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zs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养老问题日渐凸显,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使老龄事业面临沉重的挑战。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为丰富养老服务内容,保障老年群体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我国一直以来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养老模式。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比较流行的是居家养老模式,这一模式的出现能有效满足老年群体对于专业化养老服务与家庭成员给予的家庭幸福感的双重需求,在创新养老方式的同时提高了老年群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家庭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我国自2010年起提出了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实现90%的老年人依靠居家养老,7%采用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依靠机构养老。由此可以看出,居家养老模式在我国占据主要地位,同时,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服务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重要支撑,共同为老年人提供符合其需要的养老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也需要实现转型,“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为居家养老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一方面,就居家养老服务来看,这一新型养老模式能够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实现多元主体间的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传统居家养老模式面临的供需信息不对称、服务资源分散化与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另一方面,从整个养老服务格局来看,“互联网+”的应用还能利用服务平台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功能的有效整合,使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更好的支撑居家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因此,“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具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不仅提高了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便捷化、精准化、透明化,还能充分发挥社区与机构的养老功能,从而有效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化服务需求。
  目前,“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已在我国多个城市进行试点并得到推广,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养老服务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这一模式的发展。因此,本文选取成都市“X综合服务平台”为例,总结其运行成效,并分析平台面临的困境,从而为优化“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路径提出相关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对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阐述,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对本文相关概念进行界定,详细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对回归居家养老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互联网+”在居家养老模式发展中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居家养老模式的创新,还以服务平台为载体发挥了社区与机构养老的支撑作用。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在这一部分中,本文选取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载体,即成都市“X综合服务平台”为例,并总结了该平台的运行成效与面临的困境。第五部分为国内其他城市典型案例介绍,目前,浙江乌镇、河南洛阳、宁夏等地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都已较为成熟,通过对这些地区成功经验的总结,可对“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在本文第六部分中,基于前文的分析,对优化“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路径提出相关建议,为这一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伴随教育信息化这一历史性机遇,有关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也逐渐成为各国教育部门和教育学界研究的热点。在新世纪之交,国内外政府都相继出台与之相关的政策文件,并将之纳入到本国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蓝图中去。在国外,2015年,美国教育部颁布《2016国家教育技术规划》(简称NETP2016),重新构想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为未来而学习。相比于国外的研究,国内对于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我国的扶贫工作严格意义上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1986年之前,中国政府初始以贫困地区为主要对象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之后,政府逐步将这项工作制度化,从而形成农村专项扶贫计划。该计划是在政府主导和统一规划下开展的,也就是说,中国的贫困治理工作,从一开始就是政府主导型的治理机制。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沿海及东部地区凭借其优越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获得了迅速发展,
学位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进一步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指出,“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的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在随后的时间里,全国省级及省级以下税务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度政治自觉加以贯彻落实,逐步推
学位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已历时5余年。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在十九大中被写入党章,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之坚定,并且进入了全新的建设阶段。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域外大国的角色不可忽视,尤其是美国。与此同时,美国智库是了解美国政府的一扇重要窗口,笔者试图通过美国智库对美国政府的
随着人口大量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压力大增,而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管理效率低下,存在管理方式粗放、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体制弊病,因此必须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便应运而生。网格化管理是中国本土化实践产物,是数字化管理的典范,通过网格划分与编码实现精细管理,并且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其管理体制和管理流程也实现了创新,监督管理两职责分离,形成两个轴心——监督轴心和管理轴心,在两轴心的基础之上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基于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组织希望员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不希望见到员工日益对工作的漠视和疏远从而产生工作疏离感,更不希望员工减少组织合作意愿即组织公民行为。通过对公共部门员工群体的工作疏离感和组织公民行为的现状分析和深入讨论两者之间的影响,有利于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整合与深入,对工作疏离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的丰富和发展也有部分推动
安全是民航的生命,是保障航班运行的底线。民航J省空管分局(以下简称为J局)作为维护空中交通正常运行的一线单位,对其内部人员的管理工作亟待突破人员绩效理念薄弱、绩效制度缺乏规范性和绩效结果应用不全面等短板,以进一步促进空管的长治久安。本文以J局中层干部群体为例,深入探究该局目前中层干部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困境,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寻求可行解决途径,提出针对解决J局中层
学位
近年来,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己成为学界的热门话题。这不仅是国家层面机构改革趋势引导的结果,更是公共部门自身对加强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传统六大模块中的核心,在应用于公共部门时,不仅可以提高其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改进服务机制;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约束公共部门行为,推动公共部门改革,最终重塑我国公共事业部门的形象。J空管分局作为华东空管局的优秀下属单位之一,其员工绩效管理机制的
学位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提供公共物品的主要方式,其本质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政策的制定应建立在广泛的民意基础上,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完善政策供给过程的关键,有利于弥补政府自身不足、提高政府政策供给质量、增强政府政策供给对公众需求的满足程度。但在实践中由于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不够、制度供给不足、公民参与动力不足、参与环境不完善导致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存在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公民、社会的
面对人口老龄化压力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环境日益复杂,政府“单一”治理模式日渐式微,由此,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已成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趋势。养老服务是关系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及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那么如何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性,进而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当前学者研究的理论基础,采用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协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