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乌恰县贫困户脱贫能力提升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85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除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贫困户主动脱贫是党和政府主导脱贫攻坚的首要责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及“解决相对贫困”。世界银行认为“拓宽穷人的能力是任何减贫战略的核心内容”。因此,提升乌恰县贫困户脱贫能力是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的基本手段。从2013年精准扶贫以来,乌恰县减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乌恰县脱贫户人口除了靠自身努力外,在较大程度上借助甚至依赖外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如2017年底乌恰县实现不享受政策脱贫的人口占比仅有11.9%,高达88.1%的脱贫人口依旧享受政策。所以,确保长期稳定脱贫,不单单要关注贫困户目前的经济状况,更关键的是要提升贫困户自身脱贫能力。
  本文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和可行能力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数据,采用文献分析法、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发现乌恰县贫困户脱贫能力提升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因素:自然环境恶劣,加大提升脱贫能力成本;产业结构失衡,难以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贫困户受教育程度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职业技能和内生动力缺乏,难以适应大量工作岗位需求;致贫原因多样等。然而,乌恰县2018年底全县已经实现贫困县“摘帽”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终结。脱贫人口不返贫才是可持续扶贫的最终目标。
  通过科学研究分析以上制约乌恰县贫困户脱贫能力的因素,提出了提高贫困户适应和改造环境能力;完善产业扶贫、提高贫困户科学生产能力;提高贫困户受教育程度及综合素养;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培育新型农牧民;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扶贫及因人施策等提升乌恰县贫困户脱贫能力的对策建议,希望在政策上可以为实现乌恰县贫困户长效稳定脱贫提供些许参考。
其他文献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上升时期,耕地作为紧缺战略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经日趋明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发展推动了土地流转市场出现、新型农业模式崛起、二三产业繁荣,致使农民不再扮演单一的角色,开始从专职走向兼业,角色多元化,农户分化由此产生。农户的分化使其耕地利用效率产生差异,究竟是专业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高?还是兼业农户耕地利用效率较高?值得研讨。因而,亟需通过“农户分化-投入、产出-耕地效率
近年来,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各个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在政府推动下,各地政府采取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实施定居牧民政策是作为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定居牧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然而,定居牧民生计问题仍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牧民定居
学位
随着农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其实际效果正在逐步减弱,对农户生产生活产生的外部冲击逐渐凸显,农户的生活方式和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转入户来说,农业投资成本和风险增加;对失去部分或全部耕地资源的转出户,面临着生活成本增加、生计转型的困难。而生计脆弱性能够综合分析农户的生计状况和生存能力,是研究流转农户生计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需要考虑农地流转影响农户生计脆弱性过程中的中介和调节变量,为完善农地流
学位
社区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和社会治理的根基单位。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需要城乡社区的高度配合,居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城乡社区的统筹协调,城乡基层和谐稳定需要城乡社区的积极维护。于当下时期的社区整治与管理而言,若是照抄照搬原来的工作模式而不考虑现实情形,就无法紧跟当下城市的快速发展,甚至不能够达到社区居民的基本期望。因此,必须进行适应新时期发展的社区建设、必须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必须改善社区机制。眼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公租房)是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首府城市,公租房建设得到了乌鲁木齐市政府高度重视,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已经建成的公租房超过880万平方米,惠及人口达到21万人,一大批公租房已建成并正在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城镇住房困难群众的住
学位
农村土地征收是实现城镇化必不可少的一步,但在落实土地征收政策时,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沟通渠道堵塞、信息高度不对称等。此外,我国农村土地征收中政府拥有单方决定权,被征地农民处于弱势,忽视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农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极易爆发群体性事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确保土地征收政策顺利进行执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为例,以政策执行理论和公众参与理论为指导,针对土地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农村地区的脱贫,就没有乡村振兴”,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关乎民生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是脱贫攻坚任务中主要解决的问题。又加上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政策的部署和实施,农村产权制度及农地使用情况等都发生了重大改革。农地不仅是重要的生产和经营资本,也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活动载体和场所。因此,对农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和利用不仅关乎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农户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收入的
学位
美丽中国的建设是目前中国发展的伟大蓝图和长远目标,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中之重就是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构建小康社会重要的环节和落实点。美丽乡村建设是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具体任务,是我国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农村生态和社会生活环境以及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指数的一条必经之路。因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是否成功有效地执行对美丽乡村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对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效果进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世界上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中,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制度的转变和土地使用条件等因素导致总人口从长期增长变为下降,城市出现了收缩趋势。城市收缩会引发人口密度降低和土地闲置等问题,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提供一定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城市收缩问题上。本文选取资源型城市张家口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变化、城市收缩现状和城市收缩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模拟分
学位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为人类从事一切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基础场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将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等问题摆在突出地位。乌鲁木齐市入选为国家第三批“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试点城市,通过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安全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