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XH6165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价值追求和终极目的,有史以来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恒久不变的主题就是为了追求和实现全人类的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初心和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奋斗与幸福作为理论双核,围绕着“奋斗”和“幸福”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奋斗、为谁奋斗、谁来奋斗、如何奋斗、什么是幸福以及怎样实现幸福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谨、独具特色的新时代奋斗幸福观。习近平奋斗幸福观赋予了人民幸福新的时代内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幸福理论的新境界,为当代全体党人国人追求和实现幸福提供了科学的实现路径。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系统性与现实性方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五个部分展开对于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研究。首先第一部分为绪论。这一部分主要梳理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意义、综述现状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等,明晰了当前学界对于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为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形成背景和理论渊源。首先,分析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形成的国内背景和国外背景;其次,梳理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形成的理论渊源。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它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理论之基,以中国传统幸福观为文化之源,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幸福思想为历史之维。第三部分为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特征。首先,详细梳理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形成的三个阶段,即思想萌芽、初步形成及走向成熟;其次,提炼和总结了其主要特征,包括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创造与享受的统一以及民族与世界的统一。第四部分为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深刻内涵。本部分主要从为何奋斗、为谁奋斗、由谁奋斗以及如何奋斗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深刻内涵。第五部分为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时代价值。这一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时代价值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理论价值来说,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丰富和充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实践价值来说,其为个人追求幸福提供了正确指引,为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世界各国人民实现幸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时政资源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时政资源的运用是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时政资源的运用研究受到了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了教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时
学位
<正>新手教师是教师中的重要群体,是教育发展的后备军、生力军。如何帮助新手教师掌握教育规律、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议题。基于MPCK视角,以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同课异构教学对比为抓手,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什么是MPCK呢?1986年,美国学者舒尔曼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即PCK)的概念。PCK是教师基于学生学习的知识(CK),
期刊
进入新时代以来,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这个时期对我国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渗透,实施颜色革命,对我国青少年进行西化、分化,严重影响到中国梦的实现。同时,身心发展不成熟的青少年易受到当前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因而加强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迫在眉睫。加强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增强广大青少年群体国家认同感与归属感的重要任务;是事关能否实现中
学位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将学科核心素养纳入思想政治学科,强调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要通过强化辨析式教学来实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辨析式教学法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化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更可以有效培育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有效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强大育人力量。除结语外,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论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学位
20世纪初,作为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和战略“锁钥”,广昌曾经上演了一场场激烈的战斗。苏区时期,广昌是全红县,是第二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红军广大指战员和苏区人民群众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精神永存青史,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勇于胜利的可贵精神光照千秋。在当前党史学习教育中,重温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革命岁月,感受红军战士们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将再次洗礼党员干部的“灵魂”,达到“学史明理、学史
学位
<正>科技革命正引领新一轮的全球化,世界主要城市在此轮转型中积极布局,抢占高地。例如,进入数字化转型期后,波士顿不盲目推广技术创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呼吁市民参与,加强"市民关系管理",成就了开放式创新的格局。东京都政府成立了数字化服务局,负责统筹管理行政数字化相关事务。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宣布将于2021年推出"科技准证"(Tech.Pass)计划,以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前往新加坡,进一步巩固新加坡
期刊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一方面要对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又要衔接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串联起青少年德育的整个阶段,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任务,然而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评价息息相关,要想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巨大潜能,就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评价水平,如此展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研究
学位
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作为人的对象性活动,体现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础性力量。马克思站在人类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宏大视域提出,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这一思想蕴涵着劳动的谋生性与“生活的第一需要”性双重含义,“生活的第一需要”意义上的劳动是对谋生意义劳动的扬弃,但内在地包含谋生意义的劳动。谋生层面的劳动为人类生存提供必要的前提,而“生活的
学位
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促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实现空间上的转移。"农民农"作为出现在都市郊区农村的特殊群体,是城市化冲击下农业发展的补充形式。研究基于理性选择的理论视角,以南京市江宁区H镇的"农民农"为调查对象,利用深度访谈法和观察法收集资料,试图分析"农民农"选择离开家乡去往异地城市务农这一行为背后的动因。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农"是"理性人",他们通过向城市流动,实现职业及其社会经济地位的流动,是部分农民在
期刊
<正>“生本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现如今课堂教学要求培养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生本课堂则是实现此目的的强有力措施之一。以生为本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认识、理解、掌握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全面参与、对新知识体系不断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活化教材基础知识,激活学生自主意识,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