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体系建立及乙烯在水稻抗黑条矮缩病中作用的初探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RBSDVD)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水稻(Oryza sativa L.)病毒病,主要由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SBPH)以持久性不经卵方式传播。引起该病的病毒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水稻黑条矮缩病典型症状为植株严重矮缩、叶色浓绿、叶片僵直、叶片背部出现短白色条纹、不能抽穗或包颈穗、穗粒变小甚至畸形,水稻一旦染病便无法治疗,故而又称为水稻“癌症”,严重影响产量。此外,RBSDV还可以引起玉米粗缩病、小麦绿矮病等病毒病。因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不仅对水稻,而且对确保其他作物的安全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产上对黑条矮缩病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灰飞虱,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增加生产成本,且由于灰飞虱群体量大,移动性强,传毒迅速,导致防虫治病收效甚微。选育和应用抗性品种被认为是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但由于RBSDV不能经卵传给下一代,需每代重新带毒,导致人工接种困难,缺乏行之有效的鉴定体系。目前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鉴定主要依赖重发区田间自然鉴定,具有较大的随机性,重复性和可靠性差,限制了抗源及抗性基因的发掘,导致水稻抗黑条矮缩病育种严重滞后,生产上抗黑条矮缩病品种匮乏。因此,急需建立高效精准的抗性鉴定体系,发掘抗源及抗性基因,解析水稻抗黑条矮缩病的分子机制,为抗性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为此,本研究在建立水稻抗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体系的基础上,对前人定位的一个黑条矮缩病基因进行了验证和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并对定位区间的候选基因进行了分析和转基因材料的创制,同时初步探讨了乙烯信号在水稻抗黑条矮缩病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们利用感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苏御糯作为室内毒源的植物材料,并改进了灰飞虱的饲毒方式,即发病苏御糯上接种灰飞虱成虫,使之产卵并孵化,获得的灰飞虱平均带毒率高达40%。我们利用一部分获得的高带毒率灰飞虱进行不同水稻品种的室内人工鉴定,发现感病品种SYN发病率稳定在90%以上,抗病品种9194发病率在20%-40%,中间型ZH11在60%-70%左右,这一结果与历年大田鉴定抗感分型一致。同时利用另一部分带毒灰飞虱再次获得室内毒源,从而建立了循环往复的水稻抗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体系。2、前人在水稻品种9194的第11染色体检测到一个水稻抗黑条矮缩病的主效QTL qRBSDV11,为了验证该结果,我们利用9194/SYNBC4F2次级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仍能检测到该QTL,LOD值为8.0、贡献率为79.5%。通过与感病亲本苏御糯两次回交,构建9194/SYN BC6F2群体,之后通过对区间内染色体发生交换重组单株的筛选,并应用已建立的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体系进行表型鉴定,对前人定位区间进行验证和重新定位,最终将该QTL定位在标记Q11-45和Q11-50之间约405kb的区间内。根据公开数据库对区间内基因的注释,我们对定位区间的候选基因进行了分析,将定位区间内LOCOs11g0238700(编码Yr10条锈病抗性蛋白)、LOCOs11g0239500和LOCOs11g0240600(均编码可溶性的GA受体GID1)以及LOCOs11g0242300(编码一个AP2/ERF家族转录因子)四个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并对最有可能是目标基因的LOC Os11g0242300进行了转基因材料创制。3、上述定位区间内存在一个候选基因注释为AP2/ERF(Ethylene responsive transcription factors,ERF),而乙烯被广泛报道参与植物的抗病反应。为了探究乙烯信号在水稻抗黑条矮缩病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利用一系列乙烯合成及信号缺失或过量转基因材料,利用上述人工接种鉴定体系进行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结果发现当乙烯生物合成相关基因OsSAMS1过表达后,黑条矮缩病发病率与背景亲本相比显著升高,而当乙烯信号基因OsEIN2突变后,发病率与背景亲本相比要显著降低,这样我们得出初步结论:乙烯在水稻抗黑条矮缩病中起负调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结果,我们又针对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了外源乙烯以及ACC处理,结果发现外源的乙烯和ACC处理均能增加了水稻的感病性。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我们证实了乙烯在抗水稻黑条矮缩病中的负调控作用。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体系的建立打破了以往鉴定依赖大田且受季节严重限制的技术瓶颈,加速了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的选育进程。抗黑条矮缩病的QTL qRBSD V11的定位为该抗病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且定位区间的两侧标记与该位点紧密连锁,可以作为抗病育种过程中基因筛选的标记。乙烯在水稻抗黑条矮缩病中起负调控的作用的发现,则为乙烯参与水稻抗黑条矮缩病过程提供证据。
其他文献
流感病毒每年引起的大流行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目前抵抗流感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通过疫苗发挥抗体的免疫保护作用。由于流感病毒在增殖过程中易发生基因重排,产生不同病毒亚型,使疫苗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抗生素作为支持治疗的手段普遍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的并发症,但抗生素使用不当往往带来不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寻找其他有效方法缓解流感病毒的症状是十分必要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流感感染期间肺与肠道之间的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之一,在我国的栽种面积可达3千万公顷左右,总产量可高达2亿吨。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上的三大病害之一,可能造成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减产。通常发生于高温高湿天气,全生育期皆可发生,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和节瘟等。目前防治稻瘟病主要通过选种高抗品种和化学防治等手段,但抗病品种的抗病性易丧失以及化学防治造成的污染都是不可避免的难题。因
砷作为有毒的类金属元素,即使是中等程度的砷暴露也会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通过调查不同人群的饮食结构发现,大米作为南方地区的主食是人体摄入砷的主要途径。稻田土壤会在一段时间处于淹水状态,形成了土壤氧化还原的特殊微区,即好氧-厌氧界面。水稻土淹水后,表面水层即成为大气的限制通道,淹水土壤表层必然存在着好氧到厌氧的跃迁。在海洋沉积物中存在一类丝状细菌可以在厘米尺度上传递电子,伴随电流的产生,表层氧气的还原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余年里,装备制造业实现了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壮举。工程机械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964亿元,比2017年增长10.4%。工程机械一旦因损坏而停止工作或工作效率低下,会造成的巨大的损失,此时就亟需售后服务,但工程机械的售后服务发展相对于其行业的发展仍尚有欠缺。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售后服务中,售后备件的更换是售后服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我国贫困人口众多,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区域性整体贫困现象突出,这部分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生存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扶贫难度大形势严峻。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实施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能从根本上破解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困境。那么,搬迁政策的实施能否保障移民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搬迁移民的可持续生计能力又将如何实现?本文选取鲁南沂蒙红色革命老区易地搬迁试点村崔家沟村易地搬迁典型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类革兰阳性、过氧化酶阴性、无芽孢、可将生存环境中碳水化合物代谢成乳酸的细菌,多数被视为食品级安全菌(GRAS)。因其具有广泛的益生作用、较为成熟的基因操作平台、自身不含有内毒素以及天然的佐剂作用被视为很有潜力的口服活载体疫苗候选菌株。组成型表达系统可在不需要任何理化因素的诱导下伴随宿主菌自身蛋白的表达一起表达,相比诱导表达系统更加适合用
石耳(Umbilicaria)是一种真菌和藻类共生的地衣植被门植物,含有高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属于滋补食品,也可入药。石耳中还可分离出石耳多糖,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和木糖等通过化学键连接组成,结构稳定,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活性、降血脂和抗癌活性等等。对于石耳多糖的研究,目前主要聚焦在水提法提取工艺优化和结构性质鉴定等方面,而对于石耳多糖模拟消化方面还少有人进行实验研究。本研究以一种黄山石耳
可降解膜是利用自然产生的可再生物质为原料制成的一种可降解、具有一定保护功能、阻隔功能和保鲜功能的薄膜,它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目前使用的合成聚合膜,缓解环境问题。可得然多糖(CD)是一种自微生物菌体中发酵产生的多糖,溶于碱,常温下不溶于水,但在加热条件下会逐渐形成富有弹性的凝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细菌纤维素(BC)是在不同条件下,由醋酸菌属等微生物合成的纤维素的统称,具有
学位
江苏省作为芦蒿种植产业发源地,芦蒿种植面积广阔,市场巨大。芦蒿产业相关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决定了本省芦蒿种植业能否在新时代继续高速、稳定发展。芦蒿生长环境与品种特性决定了芦蒿收获过程中会产生收获效率低、成本高、工序复杂等难题。市面上成熟的芦蒿收获机械较少,一般的叶菜类蔬菜收获机难以高效完成芦蒿的收获作业。目前采用机械化收获作业很难做到有序、低损收获,收获作业时需要克服田间芦蒿杂乱无序、彼此缠绕,克服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