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水稻土微区中砷迁移转化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砷作为有毒的类金属元素,即使是中等程度的砷暴露也会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通过调查不同人群的饮食结构发现,大米作为南方地区的主食是人体摄入砷的主要途径。稻田土壤会在一段时间处于淹水状态,形成了土壤氧化还原的特殊微区,即好氧-厌氧界面。水稻土淹水后,表面水层即成为大气的限制通道,淹水土壤表层必然存在着好氧到厌氧的跃迁。在海洋沉积物中存在一类丝状细菌可以在厘米尺度上传递电子,伴随电流的产生,表层氧气的还原与下层硫化物的氧化相耦合,.即使当氧气和硫化物在空间上相距超过1 cm时,仍然有活跃的电子传递现象发生。本论文受海洋沉积物中存在远距离电子传递现象的启发,以含硫较丰富的砷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水土界面处探索性研究可能发生的电子传递及由此引起的水稻土中砷的迁移转化规律。在前期对四份砷污染水稻土进行厌氧培养时发现一份水稻土含硫量较高,猜测其淹水后上层水体中的氧气与下层土壤中的含硫化合物是否也可以存在以上远距离的电子传递行为。电致变色材料因其接收外源电子后自身颜色发生可逆性变化,可用于指示特定环境下发生电子转移的行为。作为一种廉价而稳定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WO3是研究得最多的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因此我们利用水热合成的电致变色材料纳米WO3为筛选剂,用于电子传递活跃土壤的筛选,结果发现只有祁阳水稻土中存在较活跃的电子传递现象,因此后面我们集中研究祁阳水稻土中电子传递行为与砷的关系。实验中选取竞争性电子受体硝酸盐、电子传递促进剂蒽醌-2,6-二磺酸钠(AQDS)和抑制剂NaN3,分别研究其对砷迁移转化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厌氧培养砷污染水稻土。四份砷污染水稻土在淹水培养过程中,土壤孔隙水中的砷主要是以无机砷As(Ⅲ)形式存在,前期孔隙水中存在少量无机砷As(Ⅴ),部分土壤孔隙水中有有机砷(二甲基砷(DMAs))存在。孔隙水中砷含量与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水稻土中砷的浓度水平取决于与铁氧化物结合砷的释放。四份砷污染水稻土中As(Ⅲ)/As(Ⅴ)比值差异较大,尤以祁阳水稻土砷含量最高,同时富含铁锰,有机质丰富,且含硫量较高。远距离电子的传递可能参与引起这种砷形态的转变过程。(2)发展了纳米材料WO3筛选电子传递活跃砷污染水稻土的方法。水稻土界面处的电子传递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想筛选电子传递活跃的水稻土需先借助能直观、原位表达电子传递能力大小的方法。本研究发展了可视化电致变色纳米材料WO3作为筛选剂,通过肉眼观察WO3颜色的变化来确定土壤界面处是否存在电子传递现象以及电子传递能力的强弱,首次将该方法运用到土壤电子传递的研究。通过该方法,采自湖南省永州市祁阳红壤试验站的水稻土最先使WO3变色且颜色最深。当培养到第四天,即可观察到玻璃管内的WO3的颜色由白色逐渐变成蓝色,随培养时间延长蓝色逐渐加深,说明在祁阳水稻土的水-土界面附近存在电子传递现象。最终选取祁阳水稻工作为后续进一步研究的试验材料。(3)建立了土壤水-土界面的微电极和微区孔隙水采样的研究方法。微电极系统能够实现高分辨率测量土壤剖面pH、O2和H2S等的变化,灵敏度高,且对土壤的扰动小。结合微区孔隙水采样器,能够收集到土壤剖面的孔隙水,以便追踪土壤溶液中砷形态的动态变化。同时为了避免抽取孔隙水对微电极信号可能造成的干扰,进一步优化了水稻土淹水培养容器的构型(U型)。(4)添加竞争性电子受体和电子传递促进剂AQDS及抑制剂NaN3研究电子传递对砷转化的影响。根据研究内容(2),我们猜测竞争性电子受体的加入会对界面处的电子传递造成影响,为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在实验中所添加的竞争性电子受体为硝酸钾,添加方式为加到上覆水中,测定内容包括孔隙水中砷铁含量、剖面的pH和溶氧等以及定量砷代谢相关功能基因。祁阳水稻土淹水后,于好氧-厌氧界面下2毫米左右的位置形成0.2个pH单位的碱移,说明在这个位置存在质子的消耗,界面下存在某种电子供体能够与上覆水中的氧气(电子受体)相耦合。淹水后孔隙水中As(Ⅲ)和As(Ⅴ)逐渐增加,且在好氧-厌氧界面处孔隙水中的砷含量降低。推测可能是界面处pH的碱移会造成某些矿物的形成然后堆积到土壤表面,对砷产生吸附,造成孔隙水中砷浓度的降低。加入硝酸盐后,碱移峰消失。且与O2相比,NO3-会优先作为电子受体。同时通过16S rRNA的定量结果表明硝酸盐的加入会提高细菌总量。通过砷代谢相关功能基因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异化As(V)还原酶基因(arrA)和胞内As(V)还原酶基因(arsC)随硝酸盐的加入表达量上调。添加电子传递促进剂AQDS能够使界面处的pH碱移峰宽度增加到0.5个单位,而添加抑制剂NaN3使得pH碱移峰消失。这些现象说明了改变电子受体及电子传递的强弱会对水-土界面附近砷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及质子消耗造成影响。本研究首次将WO3作为筛选剂应用于砷污染水稻土的筛选,发现高硫背景的祁阳水稻土中在水-土界面存在较活跃的电子传递现象,通过微电极系统和微区孔隙水采样器研究了水-土界面电子传递的过程,及不同电子受体对土壤剖面砷形态转化的影响。初步发现祁阳水稻土中电子传递过程由生物因素所主导。本研究的方法、初步结果将为土壤砷等污染物的微区界面过程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导肮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现代农业生产中。自主导航农机在没有人为操控的条件下可高效实现田间播种、施肥、耕地等作业任务。但当工作环境中出现障碍物时,自主导航农机无法自行识别与避障,影响农机的正常工作。因此本文基于机器视觉技术,以自主导航农机为试验平台设计避障路径规划算法,以帮助农机在正常工作时实现障碍物的避障。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设计了一套基于双目视觉相机与激光雷达的障
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可定义为哺乳动物在怀孕期间胚胎及其器官的生长发育受损。肝脏是动物体内营养物质吸收和代谢的重要器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UGR会导致断奶仔猪肝脏发育受损,并且破坏肝脏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使机体脂代谢紊乱导致肝脏发生脂质积聚。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是青蒿素(植物青蒿含有的一种
学位
绿豆是我国一种主要的食用豆类,也是备受消费者青睐的药食同源食物。盐胁迫严重影响绿豆的产量和品质。耐盐绿豆种质的筛选对培育耐盐品种、提高产量和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品种选育存在筛选周期长、工作量大和主观性强的缺点,而现代育种需要快速准确地获取植株的生长和生理状况等大量表型信息。叶绿素荧光与多光谱荧光成像技术是研究植物表型的有力工具之一,具有快速、无损和高效等特点,可加快作物性状的筛选,已广泛
白首乌富含粗蛋白、游离糖、淀粉、游离氨基酸、无机盐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以及白薇素(Cynanchol)、C21甾体甙元、苯酮类和多糖类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生长、抗氧化抗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降血脂等功效。本文采用生物酶解技术对白首乌进行破壁处理,得到一种附加值高的白首乌功能饮料,为白首乌在食品生产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数据。本文优化了生物酶解白首乌的加工技术,评价了白首乌酶解液的体外抗
抽薹开花是白菜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先期抽薹不仅降低了白菜的产量,而且影响其商品性和食用价值。目前对拟南芥的开花途径已经有很深入的研究,并通过遗传和分子研究鉴定出许多关键的开花基因,这些基因被称为“开花响应元件”,分配到不同的调控途径。其中CO、FT、FLC基因就是主要的“开花响应元件”。光周期途径是影响开花的重要途径,CO是光周期途径关键基因,CDF1过表达拟南芥中CO的表达量下降,开花延迟。FK
海南州青海湖南岸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不仅是藏羊生产的重要基地,还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近些年来,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部分地区出现土地沙漠化现象。研究草畜平衡,确定合理的载畜规模,缓解人草畜矛盾,有利于当地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划区轮牧可以提高牧草利用率,并通过提高载畜率来提高单位面积草地的家畜生产,在高载畜率的情况下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藏羊的采食量
随着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许多规模化猪场面临着后备母猪发情率较低、淘汰率偏高的问题。而中草药作为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饲料添加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中草药在后备母猪生产上的研究较少。本试验旨在探究中草药添加剂对后备母猪生长性能、发情状况、性器官发育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探讨中草药与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机制,为中草药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中草药添加剂对后备母猪生长性能和发情率的影响本试
流感病毒每年引起的大流行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目前抵抗流感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通过疫苗发挥抗体的免疫保护作用。由于流感病毒在增殖过程中易发生基因重排,产生不同病毒亚型,使疫苗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抗生素作为支持治疗的手段普遍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的并发症,但抗生素使用不当往往带来不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寻找其他有效方法缓解流感病毒的症状是十分必要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流感感染期间肺与肠道之间的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之一,在我国的栽种面积可达3千万公顷左右,总产量可高达2亿吨。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上的三大病害之一,可能造成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减产。通常发生于高温高湿天气,全生育期皆可发生,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和节瘟等。目前防治稻瘟病主要通过选种高抗品种和化学防治等手段,但抗病品种的抗病性易丧失以及化学防治造成的污染都是不可避免的难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