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诗宗”——宋琬的诗歌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琬作为清初的“国朝六大家”之一,研究其诗歌不管是对于搞清楚宋琬的人生经历、心境意绪、创作状况还是对于更加完整地认识明末清初的诗学思潮演变和诗歌发展趋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目前学术界对宋琬诗歌并无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探讨的情况下,宋琬诗歌研究对于清诗研究完整而全面地开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篇论文共包括三个部分,从宋琬的诗学渊源和诗学观出发,探讨其诗歌师法的转变,然后论述宋琬的具体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最后总结宋琬在清初诗坛的地位及在当时诗风演变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章从理论入手,在简述明末清初诗论流派发展的基础上,对宋琬诗学渊源形成的背景、原因以及影响其诗歌祈尚演变的各种因素做探讨,并进一步对宋琬在诗歌创作中形成的诗学观进行观照和研究。  整个明代诗歌以复古为主流,晚明社会虽然有公安和竟陵派起来反复古,但其自身的缺陷决定了他们并不能担当起拯时救弊的责任。随着社会局势及文学规律的发展,明末文学领域又一次掀起了复古主义的高峰。  宋琬前期的诗学思想倾向复古,他主张学习七子,尊崇盛唐诗歌,摹拟形似,其诗学主张的形成是与社会环境、家族文化及其交游结社密切相关的。明清时期山东文学繁盛,莱阳文章为之冠,宋琬作为世代书香官宦的名家子弟,不但受到自家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而且与当地其他文化家族的交往酬唱与文学交流频繁,这都为其诗歌创作取得伟大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末结社之风盛行,规模以复社为最。复社提倡文化复古,落实学风,莱阳士人为了响应复社在当地成立了山左大社和莱阳邑社,作为大社成员,社团的文学主张对宋琬宗唐诗学观念的形成也具有浸染和陶冶作用。除了家族文化、社集活动外,宋琬在入清后与复古诗人的交往,结“燕台七子”诗社进行的创作活动都是其宗唐诗学思潮形成的因素,同时也是其文学主张走向稳定,诗歌创作成熟的标志。后期特别是宋琬放废江南期间,人生经历的变化和诗学风尚的转移促使宋琬的诗学渊源逐渐由专尊盛唐扩大到兼学唐宋。“转益多师为汝师”,宋琬的诗歌创作也从拟古走向广泛师法、陶冶唐宋以求独创新格、自成一家。在其诗学祈尚的转变过程中,前辈作家特别是钱谦益对宋琬诗歌创作起了指引方向的作用,友朋间的诗歌赠答和思想交流也是宋琬在诗歌上追求更高艺术成就的催化剂。  宋琬在诗歌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学观念,主要体现为三点,即:勤力专精以求创新;提倡“君子雅音”;奇诗出自真性情。“创新”和“性情”显示了宋琬在脱离复古藩篱后对诗歌言之有物、自铸新格的要求。虽然诗歌创新、“诗以道性情”并不是新鲜话题,但在清初重提却是有积极的理论意义的,它是对诗歌复古的正本清源,同时也为清诗从复古走向创新开辟了道路。对“温厚和平”的“君子雅音”的倡导既是宋琬在各种诗学思潮影响下结合诗歌创作实践得出的诗学价值观,又是清初诗歌发展趋势在这位国朝早期诗人身上的体现。  第二章具体论述宋琬的诗歌创作。宋琬作为清初诗坛的“一代诗宗”,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体裁多样;艺术上体现出“清刚”的整体风貌,凄清激宕、雄浑豪壮为其诗歌的主要基调。  诗人在文学创作上所取的伟大成就与其坎坷多难的一生是分不开的。本章首先对宋琬人生的转折点——仕清做分析和评价,从易代之际的宋琬的人生抉择研究其复杂心境和性格特征。文章主要从心理需求和物质欲求两方面对宋琬的仕清行为进行原因分析,并简要论述了他的这一举动对其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  宋琬一生创作了大量不同题材的诗歌,按其内容可把宋琬诗歌分类为:“销魂与断肠”的自叹遭际之作;亡国之痛的表达和对鼎革之际的回忆;对民生疾苦的反映;雄恣博大的山水诗和亲友间的酬唱赠答五类。这几类题材中以“销魂与断肠”的个人遭际诗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特别是其狱中诗描写系狱惨情,抒发哀痛愁苦,施闰章读后评价宋琬这类诗歌为“摧折惊魂断,哀歌带血腥”之作。除了狱中诗,宋琬其他题材的诗歌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写鼎革之际回忆的诗歌写的情思激越,荡气回肠,可当作明未世家的家史来读;其表现民生疾苦的诗歌数量虽不多,但大都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山水诗雄恣博大,既表现了山川形胜的秀美壮丽,又寄托了作者的磊落不平之意;酬唱赠答之作或写的情真意切,或写景赠答相交融,气势雄浑,不可以寻常酬题视之。  虽然宋琬诗歌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很难形成统一的风貌特征,但如果从其整体观照,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稳定的美学特征——“清刚”。论文力图深入挖掘“清刚”所包涵的美学意蕴,结合宋琬的具体作品并通过与其他诗人的比较来论述其诗歌是如何体现出这一艺术特色的,最后得出“清刚”为宋琬诗歌的共性所在,是其整体风貌特征的结论。  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宋琬诗歌与明末清初社会思潮以及诗歌发展趋势的关系,论述宋琬在清初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  宋琬诗学祈尚的演变表现为从前期宗唐到后期宗宋并陶冶唐宋的趋势,这一趋势代表了当时大多数复古派诗人的诗学变化轨迹。宋琬不但能够正确认识并追踪诗学思潮的发展趋向,而且他还通过享誉诗坛的名声和诗人文友间的广泛交游影响了更多的文人士子,对清初诗风的转变起了一定作用。  诗歌格调上,与其提倡“君子雅音”的诗学观相适应,宋琬的诗作呈现出一种“中正和平”、“温柔敦厚”的风貌。宋琬主张写作“君子雅音”的诗歌价值观和审美观适应了清初诗歌由易代之际的“噍杀之音”到定鼎中原后“盛世元音”的转变趋势,是当时诗歌发展的方向所指。  最后,宋琬的某些诗歌特别是其冲灵淡泊的山水诗在“清”的主导因子中包涵着“神韵”的趣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王士禛“神韵”说的影响,透露了风尚变化的一丝信息。  王士禛《池北偶谈》说:“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宣城施闰章愚山,莱阳宋琬荔裳是也。”蒋超的父亲读了宋琬诗歌后发出了“今日诗宗乃在莱阳”的感慨。宋琬在诗学理论及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决定了他是无愧于“一代诗宗”这个称号的。
其他文献
中国国际珠宝展是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和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共同主办的专业珠宝展,作为国内三大珠宝展之一的中国国际珠宝展汇聚了来自近23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是当下小学课程体系研究的重点内容。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对小学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而
在小学阶段,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作文的学习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程度的语文基础、素材积累以及较为丰富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因此作文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
本文以《才调集》一书为研究对象,全面深入地研究了此书编者、版本、文献价值、选诗来源、编排体例、编纂思想等问题。全文分四章: 第一章,编者及版本研究。首先,考证编者韦縠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真实地反映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几百年的周代社会现实,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们以其丰
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尚未在油菜及相关植物中找到抗性基因。油菜等植物中的PGIP蛋白对核盘菌的致病因子PG具有诱导性防卫反应作用,有关PGIP蛋白的防卫反应机制研
学校的领导班子是这所学校的核心,班子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更影响学校的发展.一个和谐上进的领导班子将带动这所学校克服困难、团结教师、带动学生,推进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的和基于Web的呼叫中心 ,结合WAP技术提出了基于WAP呼叫中心的设计 ,并给出了一个典型业务———点击拨号(CTD)的实现方案。
转折性关联词语是现代汉语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以往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转折性关联词语的偏误分析,而对于转折性关联词语的习得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其他相关语言因素的研
当代画坛,周韶华是一位不断探索、不断变革的水墨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民族责任心的中国画家,这一点,可由其系列作品予以证明一《梦溯仰韶》《大河寻源》《荆楚狂歌》《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