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与企业市场经济中两个独立、平等的经济主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之一,两者的行为方式及其关系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运行状况。特别是在我国的经济转型时期,银企关系受传统的资金调拨供给制的影响,银企关系被扭曲,国有企业难以清偿的巨额不良债务和国有专业银行难以收回的大量不良资产所形成的严重的银企债务危机,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体革向纵深发展的严重障碍,而WTO的加入,又将使银行和企业的改革迫民眉捷。所以,本文试图在通过对银企业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上,比较国际上不同的银企关系模式并结合我国实情,提出建立新的市场型银企关系模式的基本思路。 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历史验证,实证分析,具体描论和案例分析,力求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对银企业关系理论做一个系统的分析。 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历史验证、实证分析、具体描述和案例分析,力求遵循马克思主义经济分析方法,对银企关系理论作一个系统的分析。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化的银企关系,并对银企关系的一般理论作了一个综合性的分析。 第二部分,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西方国家最具代表性的美、日、德银企关系模式的特征、成因、优劣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运用历史验证分析对传统经济体制下及转型时期的银企关系行政化构造的特征及后果进行了历史考察,并着重分析了我国转型经济中银企运行的困境,进而提出了构筑我国新型的银企关系模式。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借贷资本、利息率等问题的论述来对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流动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市场理论、信用理论、信息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银企关系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银企关系具有平等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契约式债券关系和相对稳定的交易关系等主要特征。 2.分析了我国银企关系步入健康发展轨道的基本思路。笔者认为造成银企关系扭曲粘连,形成当前银企债务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银企同一的国有资本结构和从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以国家为主要媒介的融资体制。因此,要使银企关系步入健康运行和良性循环的轨道,必须从经济体制的背景着眼,明晰银企产权关系,把推进企业制度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化解债务存量有机结合起来。在市场基础上发展和建立主办银行制,推进产融结合。 3.提出构建我国新型银企关系的模式。笔者认为改善我国银企关系,推进银行与企业两个经济部门的改革,既不能闭门造车,又不能对其他发达国家的银企关系模式盲目照搬,应该考虑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现状,在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的背景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快速发展的新型的银企关系模式。并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措施:解决银企间的不良资产问题,使银行与企业成为真正的独立的市场主体,以主办银行制度为过渡时期的制度,逐步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推进我国银企关系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