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戗立堵截流龙口水力特性及进占优化研究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996115122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流是水利水电工程兴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研究龙口各水力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截流方案的影响,对减小截流难度,降低工程成本、优化截流方案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利用整体物理模型研究了截流过程中龙口的水力特性以及导流洞的分流能力;利用局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龙口的水力要素分布。主要内容包括:   (1)利用澜沧江苗尾水电站截流模型,研究了立堵截流过程中龙口流速、落差、单宽功率等水力要素随龙口宽度不断柬窄的变化规律,截流过程中最大单宽功率出现在龙口宽度比为0.32附近时,这一时期抛投强度和大规模抛投材料使用量最大即截流难度最大,是截流关键期。   (2)在导流洞不过流的情况下,应用龙口的局部模型分析了龙口分别为梯形断面、三角形断面及龙口在平面上为“八”字形时,龙口底部流速分布的情况。在顺水流方向上,流速均呈现上游小,下游大的现象,三角形断面时尤其明显,上下游流速比仅为0.15~0.39,这也正是截流困难阶段采用上挑角进占形成平面“八”字龙口的主要原因。   (3)概化龙口形态,建立数值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对龙口水力要素的分布进行了补充。   (4)通过试验,分析了影响龙口水力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导流洞的分流能力、上下游水位等。导流洞分流能力越强则龙口的水动力指标相应的也越小,下游水位较高时龙口落差相对也较小。   (5)根据试验研究中导流洞的分流特性、龙口的水力要素变化规律以及龙口底部的流速分布特征,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措施,如提高导流洞分流能力;对抛投材料进行合理分类,在保证戗堤稳定的情况下,戗堤上游侧采用较小粒径材料抛投,下游部分采用较大粒径材料抛投;在截流困难期集中使用大规模抛投料以减少抛投料的浪费和流失。
其他文献
大学生不科学的生命观引发的心理困惑和生命困顿,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时代问题和社会问题.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本文结合当下我国生命教育的实际,从对生命教育内涵的深
本文对中国大陆小鲵属近年新描述物种进行了核型报道并与小鲵属已知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核型演化进行了初步总结。传统上小鲵属可划分为3个核型类群,即2n=56、2n=58、2n=40
大学师范生生命教育具有双重需要,一方面是师范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另一方面是他们未来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需要.通过几年的教学与研究,笔者梳理出一些对接上述需要的师范生生命
浙江传媒学院开展生命教育教学实践,从一开始便采用"融入式"的方法,目的是在不增加学生课程负担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现有课程特别是受益面大的必修课程,融入生命教育的理念和
生命书写既是生命的在场,也是生命的成长;生命教育摆脱其文本内在困境的根本出路就是走向生命与文本互构,寻求始源文本.生命教育始源文本可以有不同的建构方式,其中通过言说展
我国的配电网普遍采用小电流接地运行方式。其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几率很大,可占到总故障的80%左右,传统的拉线故障选线方法存在时效性差,而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诸多缺陷。小电流
"生命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不应限于课堂范围来讨论,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制度设计很大程度上已经告诉了人们关于这个问题的现实答案.知识获得、信念培养及健康伦理生
磷氮霉素(PNs,也称Phoslactomycins,PLMs)是由多种链霉菌产生的具有抗真菌、抗肿瘤活性的一类多组分聚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含有磷酸基和氨基而得名。它们是蛋白磷酸化酶2A(PP2A)的选
教师教育,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在职培训,都应包括生命教育。但目前有关师范生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还十分匮乏,本文结合笔者十年实践探索就此问题作如下初步阐释。师范生
水能资源是水利发电的前提条件。利用天然水资源中的水能进行发电的方式称为水力发电。它是现代电力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开发利用天然水能资源的主要方式。水电站就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