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和意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是骨组织微结构恶化和破坏,导致骨量显著减少,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增加骨折风险。主要原因是骨稳态失衡,导致破骨细胞过度形成和骨吸收增加。破骨细胞是由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的多核巨细胞,它们也是人体内唯一能够吸收和降解矿化骨基质的细胞。骨稳态是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动态平衡,这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和意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是骨组织微结构恶化和破坏,导致骨量显著减少,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增加骨折风险。主要原因是骨稳态失衡,导致破骨细胞过度形成和骨吸收增加。破骨细胞是由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的多核巨细胞,它们也是人体内唯一能够吸收和降解矿化骨基质的细胞。骨稳态是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动态平衡,这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密切相关。传统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小分子化合物近年来已成为药物研究的热门,其具有价格便宜,副反应少等特点。因此完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对新药的研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孕烯醇酮是一种天然的内源性类固醇激素,是包括雌激素、孕酮、睾酮、糖皮质激素在内的大多数类固醇激素的前体,虽然是类固醇激素的前体,孕烯醇酮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炎、抗肿瘤和保护神经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报道了孕烯醇酮在体外对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功能的影响,并用去卵巢小鼠模型探究了孕烯醇酮在体内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丢失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以总结为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融合和骨吸收的同时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和矿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表明孕烯醇酮作为天然内源性类固醇激素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在药物。方法(一)体外细胞实验(1)首先我们利用cck-8实验检测孕烯醇酮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M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在确定了有效安全浓度后,首先从6周的雄性小鼠骨髓腔中冲洗出骨髓巨噬细胞培养4天,然后接种到96孔板,在含有M-CSF和RANKL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并加入不同浓度的孕烯醇酮,通过TRAc P染色观察并统计多核破骨细胞的数量,检测孕烯醇酮对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通过羟基磷灰石吸收实验检测孕烯醇酮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孕烯醇酮对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破骨细胞肌动蛋白环测定实验来检测孕烯醇酮对破骨细胞融合的影响。(2)用4-6周的C57BL/6雄性小鼠骨髓腔中冲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5天,然后接种到12孔板中,在含有成骨诱导液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并加入不同浓度的孕烯醇酮,培养7天和21天后通过染色观察并统计ALP的活性和矿化结节数量,分析孕烯醇酮对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的影响。(3)我们通过前期的实验证明了在相同的药物浓度下,孕烯醇酮影响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抑制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而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和矿化没有明显的作用。所以接下来我们探索孕烯醇酮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分子机制。通过western-blot实验探究孕烯醇酮对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观察孕烯醇酮对ERK/c-Fos/NFATc1信号通路的影响。(二)体内动物实验将孕烯醇酮应用于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C57BL/6)模型中,Micro-CT扫描完成后,用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及分析,检测松质骨以及皮质骨相关参数,之后进行组织切片并染色,探索其在体内对骨丢失的保护作用,并对体外数据进行验证。结果(一)体外实验(1)RANKL可以诱导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并且进行骨吸收,加入孕烯醇酮后,TRAc P阳性的多核破骨细胞数量和破骨细胞扩散面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羟基磷灰石板的骨吸收面积也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加入孕烯醇酮后,破骨细胞分化和前体细胞融合相关基因以及参与骨吸收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内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形成,并且抑制了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孕烯醇酮阻止破骨细胞肌动蛋白的形成,每个破骨细胞的平均核数量也显著减少。(2)BMSCs在成骨诱导液培养下加入孕烯醇酮,分别培养7天和21天,ALP的活性和细胞矿化程度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3)孕烯醇酮对NF-κB信号通路没有明显的作用,对MAPK信号通路中ERK的磷酸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对下游c-Fos和NFATc1的激活也产生了抑制作用。对MAPK信号通路中的JNK和p38信号转导通路没有影响。(二)体内实验孕烯醇酮对去卵巢模型诱导的骨丢失有保护作用。结论:孕烯醇酮通过抑制ERK/c-Fos/NFATc1信号通路抑制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和矿化没有影响,保护去卵巢模型诱导的骨丢失。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骨稳态的维持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之间功能的相互协调密切相关,破骨细胞具有吸收骨组织、调节骨量、参与骨重塑等功能,而骨形成、骨基质的矿化主要受成骨细胞调节,当破骨细胞过度活化或功能增强时将引起骨组织吸收增加,骨质被破坏,从而引起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骼疾病,目前用于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虽然已开发出很多种,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大,容易对机体造成损害,因此,急需开发出疗效确
目的:收集广西南宁一健康体检人群的数据资料,分析观察该体检人群的甲状腺疾病检出率、甲状腺功能状态及其与各体检指标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部参加体检的人员中做了甲状腺功能测定的共1059人,其中进行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的有263人。收集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实验室指标:TSH、FT3、FT4、SUA、TC、TG、H
研究目的: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Senile calcified valvular heart dise ase,SCV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主要表征为瓣膜结缔组织退行性病变、增厚及纤维化和钙化。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该病已成为影响和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种独立的心脏疾病。SCVD患者在四个心脏瓣膜上都可出现钙化,但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钙化性主动瓣膜病(Calcific aortic va lv
目的:本研究从计算生物学和胃癌临床样本两个角度分析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水平对肿瘤免疫浸润的影响以及在肿瘤进展和全身炎症反应的临床意义,探索胃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是否影响肿瘤免疫浸润及其潜在的机制。材料与方法:(1)检索癌症与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并下载胃癌组织中转录组RNA-seq数据以及蛋白组表达数据。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利用胃癌
目的:SPC24是核分裂周期80(Nuclear Division Cycle 80,NDC80)复合物的亚基之一,它与其他三个蛋白(NUF2、NDC80和SPC25)共同参与了NDC80复合物的形成。NDC80复合物在NDC80-NUF2蛋白复合物的帮助下介导与纺锤体微管结合;SPC24-SPC25蛋白复合物将NDC80复合体锚定在内着丝点上,并且协调核纺锤体微管与动态的着丝点之间相互黏附,确保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为垂体腺瘤病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02月至2020年0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实施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神经内镜下手术25例,显微镜下手术37例。对比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头痛情况、视力减退情况、肿瘤大小、肿瘤分级情况等数据,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手
目的:通过收集病例总结无正畸治疗史的短根畸形(Short Root Anomaly,SRA)患者的特点,了解该病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等情况;通过评估SRA患者正畸治疗后上颌中切牙的牙根吸收程度,探讨其发生正畸诱导的牙根尖外根吸收(Orthodontically induced external apical root resorption,OIEARR)情况及相关风险因素,为此类患者的正畸治疗提供参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拟缺血性脑卒中,采用龙蛭汤、丁苯酞、内质网应激阻断剂等方法干预,观察龙蛭汤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病理学变化、脑梗死体积、微血管密度计数以及GRP78、CHOP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内质网应激角度探讨龙蛭汤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1)第一部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假手术)、脑缺血再灌注24
目的:探索月腺大戟素A(Ebracteolatain A,EA)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其抗乳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初步了解EA的成药性。方法:1.EA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EA和内标厚朴酚通过甲醇蛋白质沉淀提取。色谱分离采用安捷伦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70:30,v/v)。质谱检测通过多反应监测(MRM)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
目的:分析游离真皮脂肪瓣(Free dermal fat graft,FDFG)在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手术并发症、美容效果和患者预后。探讨临床实践中去表皮的游离真皮脂肪瓣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后乳房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应用游离真皮脂肪瓣进行保乳术乳房缺损修复的病人,共计21例,患者年龄22-5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