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束耦合效应不确定性的仿真分析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v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器功能的日渐复杂化,大量捆扎线缆束敷设在有限空间内,这会造成机载线缆束所面临的电磁环境更加恶劣,因此在研发阶段通过数值计算预测捆扎线缆束的电磁耦合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开展了捆扎线缆束耦合效应不确定性问题的仿真研究,提出单位长度寄生电参数计算模型,结合多项式混沌法实现随机捆扎线缆束耦合效应的不确定性分析,提高了线缆束电磁耦合效应仿真分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夯实线缆相关电磁兼容仿真计算技术的理论基础。首先,本课题介绍了基于镜像法的双导体传输线单位长度寄生电参数计算模型,结合相关电磁场理论,将线缆束几何结构参数转化为单位长度寄生电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Legendre插值,将双导体计算模型推广到多导体,可以实现多导体捆扎线缆束寄生电参数的计算,有效的解决了邻近效应的问题。Ansoft Q3D Extractor软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传输线寄生电参数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准确,平均相对误差在1.05%以内,可以用于对线缆束耦合效应的分析。线缆束的耦合效应主要包括线间耦合和场线耦合效应,其中线间耦合效应指的是串扰。为具体分析随机捆扎线缆束的串扰效应,建立了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的串扰模型,其频域分析结果由基于场求解方法的CST软件和串扰实验验证。随后建立了以线缆束几何结构参数为不确定性参量的线缆束串扰随机模型,应用多项式混沌法对双导体和多导体算例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分析结果由蒙特卡洛算法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多项式混沌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在2.69%以内,计算效率可提高100倍左右,兼具较高的计算准确度与计算效率。线缆束的场线耦合效应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更广,同样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建立场线耦合模型,其频域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仍由CST软件验证。针对不同的不确定性参量,将场线耦合的不确定性问题分为两类,分别是以入射场参数为不确定性参量的第一类场线耦合问题和以线缆束几何结构参数和入射场参数同时为不确定性参量的第二类场线耦合问题。应用多项式混沌法对两类场线耦合问题的双导体和多导体算例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分析结果由蒙特卡洛算法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多项式混沌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在4.80%以内,计算效率可提高400~1000倍,在复杂线缆耦合问题中效率提高更加明显。
其他文献
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网络的规模和复杂度急剧增长,这对网络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已经提出了多种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网络管理模型,这些模型对移动Agent的跨平台实现
该文是用模糊理论与模糊聚类分析来预测股票的买卖时机的系统,它分成三个部份:前处理子系统、单一指标分析子系统、以及综合指标分析子系统.前处理子系统负责筛选各技术指标的
Internet的发展产生了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从中快速发掘出需要的信息是搜索引擎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该文在介绍国内外的中英文搜索引擎的研究现
文化休克现象是临床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文化休克理论和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实际,从专业焦虑、文化认同不足、心理特点、汉语水平等方面
BP(Back Proragation)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最典型、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网络模型。然而,BP网络网络结构的确定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其学习算法目前虽然有很多的改进,但还是
信息共性理论(UTI,UnifiedTheoryofInformation)是当前国际学术研究前沿的一个热点问题.与发达的部门信息学(BranchInformatics)相比,一般信息学(GeneralInformatics)的研究
移动Agent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因其具有移动性、智能性、并行性等特点,在网络管理及分布式计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分布系统的一种新体系结构和实现方法.移动Agent是一段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在工业生产、航空航天、轨道交通以及日常生活等多领域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转矩控制中定子磁链观测的精度将直接影响电磁转矩的计算以及控制系统的性能,传统u-i观测模型中纯积分器的使用及定子电阻参数对观测结果影响较大。在高校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的背景下,为实现对定子磁链的准确观测及无速度传感器技术,本文主要对基于滑模观测器的SVM-DTC交流调速实验平台进行设计。首先,在异步
近年来,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研究的越来越深入。除了其经典的调节细胞增生和分化、增强代谢活性、抗细胞凋亡、促细胞生存的作用外,IGF系统在肿瘤生长、细胞自噬、长寿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开发和电力网络向高压大功率等级的不断发展,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凭借其不受半导体功率器件容量的限制、易于扩展的特点,逐渐成为光伏发电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针对模块化多电平光伏并网系统中逆变器的调制技术、并网电流的控制环节、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和逆变器的容错控制策略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根据MMC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