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伏碳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其陷光性能初步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zishida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热化学气相沉积(TCVD)的方法在单晶硅衬底上,以镍为催化剂,通过碳源乙炔裂解制备了碳纳米管阵列(CNTs)薄膜。分别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CNTs的形貌;并讨论了催化剂、碳源气体流量、生长时间等因素对CNTs生长的影响;分析了它们的形成机制;最后对碳纳米管阵列的陷光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中镍催化剂采用旋涂转移和磁控溅射两种方法制备。SEM结果表明利用单层聚苯乙烯(PS)微球,通过旋涂转移法在硅衬底上制备的镍催化剂具有规则的图案化形貌,磁控溅射法制备镍催化剂均匀且厚度可控。在生长定向CNTs时,催化剂厚度为5-10nm左右较为合适,催化剂厚度增加不利于CNTs的生长,是由于较厚的催化剂在高温时容易发生团聚,会导致催化剂失去催化活性。同时研究了碳源气体流量和生长时间对制备的CNTs影响,随着碳源气体流量的变大和生长时间的延长,制备的CNTs会发生管径变粗、高度增加的现象,但是生长时间超过20min后,碳纳米管高度不再继续增加,当碳源乙炔气体流量超过70sccm时,会导致实验制备不出碳纳米管。实验对于单温区不同位置碳源乙炔的裂解进行了研究,发现有温度梯度存在的情况下,高温管式炉中不同位置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碳纳米管阵列和球形碳,分析了碳纳米管阵列和球形碳的形成机制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使用镍/铜网、Ni(NO3)2/Cu(NO3)2和Ni(NO3)2/Fe(NO3)3三种不同的复合催化剂来催化裂解碳源乙炔,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的螺旋状碳纤维,探讨了螺旋结构的生长机制,并分析了催化剂活性对制备的碳纤维螺旋度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CNTs薄膜和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表面结构的陷光性能,发现CNTs薄膜在波长200-800nm范围的紫外-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仅为5%左右,其减反射性能明显优于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绒面结构。
其他文献
儿童歌词是歌词界的一个特殊门类,其特殊性是由它的听众群体所决定的。20世纪初,学堂乐歌掀起了少儿歌词、歌曲的创作浪潮,由形式的单一性延伸到思想性与审美性共存的多样性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其内涵是强调校企联合,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高级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突出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
  为了加深学生对土工试验的认识和掌握,改革目前理论和试验相脱节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中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现场实验和室内实验为载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具体项目操
会议
  为适应当前经济和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专业人才,加强"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至关重要。根据教育部"厚基础、宽专业、重能力"的指导思想,结合河
  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质量,通过《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将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和深度分为两个层次,初级层级和高级层次。根据国家规范和标准,独立完成课
会议
在所有的导电聚合物中,聚苯胺已成为了最有前景的材料之一。但是聚苯胺通常在p H>4.0的溶液中会失活。因此,对于聚苯胺来说电导率和氧化还原活性对p H依赖性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循环伏安法在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电化学合成聚(3-氨基-4-羟基苯甲酸)膜、聚(苯胺-共-3-氨基-4-羟基苯甲酸)膜和聚(苯胺-共-二苯胺-共-3-氨基-4-羟基苯甲酸)膜,并且详细研究上述聚合物膜的电化
  电工实习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在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了电工实习教学建设的基本思路,构建了电工实习新的知识体系,制订了
  针对AVR单片机的特点,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教学与实验改革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改善现有课堂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和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development,traditional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
会议
环氧环己烷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中间体,在有机合成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其制备方法主要分为均相和非均相两大催化体系,均相反应具有选择性好,转化率高等优点。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