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拍扑翼多姿态微型飞行器机构设计与优化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w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型扑翼飞行器(FWMAV)由于在低雷诺数环境及非定常流体中的良好飞行性能使其在小尺度时相比固定翼和旋翼飞行器拥有更多优势,当前对于微型扑翼飞行器的成功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翼仿鸟微型扑翼机上,而相关研究表明四翼对拍扑翼可以产生更多且更稳定的升力,机身起伏波动更小,更加适合搭载视觉传感器、图像视频传输设备等,具有更大的飞行载荷、更好的飞行能力及更复杂的任务执行能力。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受自然界飞行生物高难度多姿态飞行动作启发,展开了一种对拍扑翼多姿态微型飞行器的机构设计及优化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基于仿生学公式确定了所研究的对拍多姿态FWMAV各飞行参数作为设计时的参考指标,通过分析确定了所研究的FWMAV包括俯仰、偏航及滚转在内的多姿态飞行控制机制并设计了相应二面角控制机构和尾翼控制机构,通过分析当前已有FWMAV驱动方式、传动方式及翼结构确定了所采用的扑翼机构类型并进行了初步设计,完成了仿真测试,最后根据当前已有的扑翼研究成果及仿生学参考指标确定了对拍扑翼的翼型及翼尺寸。其次,根据初步确定的对拍扑翼机构建立了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模型,由运动学模型给出了基于曲柄转角的扑翼机构各杆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计算方法,由动力学方程建立了驱动力矩与对拍扑翼气动力矩之间的关系,接着提出了两种扑翼气动分析方法并确定利用流体仿真方法及实验手段来分别进行飞行器的对拍扑翼机构优化及对拍扑翼翅脉优化,给出了仿真时的具体方法及步骤、设计了气动力及能耗测量实验平台。再次,以提升对拍扑翼飞行器悬停时的平均升力为目标进行了对拍扑翼机构包括杆长及运动参数在内的优化工作。利用CFD软件进行了对拍扑翼运动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及单扑翼运动仿真实验,基于该结果进行了对拍扑翼机构参数优化工作,在给定机构部分设计参数及机构满足许用传动角的条件下得到了最大行程速比系数与扑翼角幅值间的关系曲线,基于此进行流体仿真,得到了平均升力为最大值时的对拍扑翼机构杆长及运动参数,对比原方案优化后的扑翼运动升力得到明显提升,基于此更新了对拍扑翼机构模型。最后,进行了对拍扑翼多姿态微型飞行器翅脉优化工作。通过分析确定了对拍扑翼所用翼面及翅脉材料,利用设计制造的扑翼飞行器气动力测试实验平台及能耗测试方法,在翼型及翼尺寸已确定的前提下利用实验方法分析比较不同翅脉布局下对拍扑翼升力、能耗及升力/能耗比曲线,以提高升力降低能耗为目标进行对拍扑翼翅脉优化工作,得到了对拍扑翼翅脉最优布局及翅脉尺寸方案,最后基于本文研究结果进行了样机研制工作,并进行了相应测试,结果表明样机重量及尺寸满足预期设计要求,FWMAV各姿态控制机制及控制机构合理可行,平均升力实验结果与流体仿真结果较为吻合,垂直于机身方向的力得到了有效抑制,有益于悬停飞行。
其他文献
飞行器集群由立体空间多动态节点构成,以体系化功能承载为主要特征,广泛应用于多种军事与民用场景。面向动态多样的任务场景,集群功能拓扑是实现集群节点间信息交互,功能协同的关键要素。飞行器集群研究广泛深入进行的同时,基于真实实验环境对大规模节点容量的集群动态拓扑进行模拟与评估,存在成本高、效率低、耗时长、迭代慢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本论文研究飞行器集群动态拓扑模拟与评估系统及其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
信号的模数转换(ADC)技术是微波信号处理中的重要环节,被广泛的应用在自动控制、高速成像、太空探测、传感器网络等领域。传统的电子ADC因为受到载流子迁移速度的限制,在保证量化精度的前提下很难达到更高的采样速率。为了获得高采样速率、大带宽的ADC,光电ADC系统成为了突破电子ADC瓶颈的一个重要方向。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在光延迟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光采样电量化的模数转换系统方案。该方案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色金属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随着易开采的矿区大量减少,硫化镍矿的储量和品位逐渐降低,而铜和镍的需求量却越来越大。因此,选择合适的选矿工艺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变得尤为重要。我国90%以上的有色金属都采用泡沫浮选法提纯。泡沫浮选是一种基于矿石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差异的矿质分离选矿方式,通过不同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产生的矿物可浮性不同这种性质将不同矿物分离。本文依托于电子科技大学
随着微波无线通信的需求和应用越来越广,通信系统迎来对巨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的挑战。光载无线通信(Radio-over-Fiber,ROF)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技术之一。作为ROF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电光调制器的线性度会严重影响系统的信号传输、处理以及无杂散动态范围(Spurious-Free Dynamic Range,SFDR)。同时,作为新型的二维材料,石墨烯凭借优秀的电光特性,在电光调制器
回音壁模式(WGM)的光学微腔具有极高的品质因数和极小的模式体积,在激光器、高灵敏度传感器、窄线宽滤波器等光电器件应用方面都十分具有应用潜力,且随着光电器件朝着小型轻便化发展,基于回音壁模式微腔的光电器件因其能同时保证性能和小体积的要求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回音壁模式微腔的理论分析及应用发展,其次提出了回音壁模式微球腔的两种实验室制备方法、两种品质因数Q测量方法:常用的可调谐激光器波长扫描
碰撞检测在CAD/CAM、运动规划和虚拟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能精确检测到物体之间的碰撞和干涉现象并返回碰撞信息。随着计算机的性能、数值建模和模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微波管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制管效率、降低返工风险和优化仿真的性能。在微波管仿真环境中,研究模型之间的碰撞检测问题对改进微波管的建模设计和装配细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确保微波管组件设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问题愈发关注。作为疾病诊断的主要技术手段,生物医学影像技术也得到迅猛的发展。包括纯光学成像、超声成像、光声成像在内的新型医学影像技术的成熟,为基础脑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允许我们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大脑的结构性和功能性信息。尤其是随着长期成像窗口的提出,允许我们对于慢性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进行长期监控,更好的指导诊断和治疗策略。其中,光声成像技
与传统微波滤波器相比,微波光子滤波器(MPF)具有带宽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而且在高频段具有可调谐范围大,滤波器的形状和带宽可重构等特点。由于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可以激发带宽极窄的增益谱和损耗谱,使得基于SBS的MPF具有极高的分辨率,通过精确设计、调控泵浦光,还可实现滤波器带宽和通带形状的灵活重构,因此研究基于SBS的MPF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对基于SBS的MPF及其在光电振荡器(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基于光学低相干原理的高分辨率无损检测技术,常用于生物医学成像和工业无损检测领域。传统的谱域OCT(Spectral domain OCT,SD-OCT)系统成像速度和相位稳定性受限于机械扫描,本文提出了基于线光源照明成像的并行SD-OCT系统。并行SD-OCT系统无需任何机械扫描,利用面阵CMOS相机和线光源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系统因其高定位精度、低功率消耗以及高传输速率等优势,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其中的射频前端电路作为UWB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针对UWB通信系统射频前端中的超宽带双向放大器进行了研究,设计实现了一款覆盖3.1-10.6 GHz的超宽带双向放大器芯片。论文在放大器带宽拓展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负反馈带宽拓展技术和宽带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