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过氧亚硝基阴离子传感器及对抗氧化剂的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86827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是生物系统中重要的分子之一,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通常保持在非常低的浓度。机体在氧化应激时会产生过量的ONOO,严重破坏许多生物分子并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因此,构建灵敏快速地检测细胞释放的ONOO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探索利用抗氧化剂有效去除ONOO的方法也同样重要。本文使用简单的方法制备了两种ONOO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检测细胞释放的ONOO,并且对不同抗氧化剂清除细胞释放的ONOO的协同效应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首先,通过简单的羟醛缩合反应制备了MPNS。然后,把壳聚糖(CTS)功能化的微孔聚合物纳米球(MPNS)形成的纳米复合材料(CTS-MPNS),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制备成新型的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电化学传感器。构建的ONOO-传感器具有宽的线性范围(从3.83 nM到0.104 mM)和低至1.28 nM(S/N=3)检测限。除此之外,ONOO-传感器在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这为检测U87细胞释放的痕量ONOO-提供了可能。更重要的是,我们首次使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抗氧化剂(α硫辛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在生物系统内清除ONOO-的协同效应,得到混合抗氧化剂(α硫辛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对细胞具有很好地保护作用。此外,通过比较重金属离子和药物刺激下不同抗氧化剂清除ONOO-的能力,得到抗氧化剂在重金属离子刺激下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这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2)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将制备的微孔聚合物纳米球(MPNS)进行碳化得到碳纳米球(CNS),并与合成的铂纳米粒子(PtNPs)结合。然后,用壳聚糖(CTS)的乙酸溶液作为材料的分散剂,构建了一种新型的ONOO-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对ONOO-的检测表现出优异的分析性能,具有宽的线性范围0.615 nM到0.139 mM,以及超低的检测限0.205 nM(S/N=3)。该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可以成功地检测活细胞释放的ONOO-。我们对Cd2+诱导细胞释放ONOO-进行研究,发现随着Cd2+浓度的增加细胞能够释放更多的ONOO-。此外,还探究了在Cd2+诱导下α硫辛酸(AL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得出混合抗氧化剂(ALA+GSH)能够更好地保护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发展的传感平台和高效的抗氧化策略为其将来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和癌症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二维半导体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电学等优异性能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基于二维半导体的应用研究也获得了蓬勃发展,它是最有可能代替硅基材料的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在存
Elongator是六亚基复合物,具有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活性和功能完整性。其催化亚基Elp3具有HAT和SAM两保守结构域。在酿酒酵母中,氧化胁迫应答主要通过转录因子Yap1调控和放大,正
电子技术及其相关制造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子系统的规模越发庞大,结构也愈加复杂。模拟电路在电子系统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伴随着电子系统的广泛应用,针对模拟电路的故障诊
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下具有时间阻尼的三维欧拉方程:其中;x∈R3,a(t)>0,常数ρ>0,ρ0,u0 ∈C0∞(R3),(ρ0,u0)≠0,ρ(0,x)>0并且ε>0充分小.本文意在给出问题(0.0.1)解的爆破问
固定翼无人机的机动飞行使其具备更高的灵活性,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快速跟踪移动目标,有助于躲避攻击,可以极大地提高无人机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在特技飞行表演、退役战斗
移动自组织网络具有灵活、易部署和便捷等特点,因此在民用领域和军事领域应用普遍。本文研究对象为智能机器人,深入研究了智能机器人完成自组织网络搭建后用于数据传输的路由
《朱氏初中国文》凸显了新诗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在其选录的196篇新文学作品中,新诗选入达42首之多。本文结合《朱氏初中国文》新诗选编的创制语境,最大限度的展现教材新诗作
由于阴阳离子在生理学、医学、环境和工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离子识别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各种真实环境条件下选择性检测各种阴阳离子在生物医学、环境检测和食
多指数连续相位调制(Multi-h Continuous Phase Modulation,Multi-h CPM)体制是一种带宽有效的调制方式,不仅包络恒定、频谱效率高、带外功率低,而且编码增益高,故在航天遥测
近年来,稀土掺杂上转换材料科技发展迅速,其在红外检测、固态激光、太阳能电池、生物应用等方面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上转换材料在具体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障碍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