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而肝硬化患者临床上多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临床则以腹水、黄疸、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等为主要表现。NO和IL-6是研究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作用机制的重要因素,与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重要相关。
目的:1.为了揭示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中医学发病机理。2.探讨肠毒清颗粒治疗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脾虚兼湿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NO和IL-6及内毒素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肠毒清颗粒)和对照组(乳果糖口服液)30例,疗程20天,观察治疗前后内毒素、血清NO及血清IL-6水平,并进行临床症状积分。根据监测治疗前后其差异的显著性,评价肠毒清颗粒的临床疗效,并做临床症状积分与NO和IL-6及内毒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浆内毒素、血清NO及血清IL-6水平及症状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肠毒清颗粒治疗组和乳果糖口服液对照组患者用药后20天,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内毒素、NO和IL-6两组治疗前后均明显降低,临床中医证侯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患者血浆内毒素、血清。NO及血清IL-6水平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研究证实了肠毒清颗粒具有治疗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脾虚兼湿热内蕴证)的疗效,从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作用机制研究这两个方面都证实了肠毒清颗粒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