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构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t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据数据统计,我国截至2009年,开设本科院校(不含民办)720所,其中有440所院校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自动化专业),在校本科生约16万人,是我国目前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规模最大的本科专业之一。作为机械产业的重要支柱专业,近年来,机自动化专业和其他工科专业一样存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薄弱环节:课程之间内容互为交叉而设置又缺少联系,教学人员对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影响培养质量,传统的课程设计与社会的迅猛发展脱节。本文从专业课程的设计,教师与学生自身方面加以探讨,以对机自动化专业出现的问题解决有所帮助。
  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构建
  1.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目标。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机自动化专业应以经济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与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形成以能力培养为宗旨的高职办学模式。通过教学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掌握职业技能,具备创新研发能力,掌握现代工业技术,拥有高学历层次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2.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与适应培养目标。
  机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工作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专业能力,突出专业特点。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传统制造技术,机自动化专业课程的设置体系中应包含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课程,除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整合了“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概论”等几门课程[1],另开设有关信息技术的课程,如数控、网络制造等。因机械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在完成该课程后,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理论知识进行课题设计,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运用计算机分析一般零件的工艺设计问题与某一工序的专用夹具。
  (1)构建以数控机床为主轴的课程体系。数控技术是机械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应用之取代原来的“机床设计”,按照机电相融合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综合设计训练。通过此课程体系,学生能熟练运用“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所含的相关知识,掌握数控机床设计方案的拟定、分析与必要的计算,掌握零部件的计算方法与结构设计,增强收集资料、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提高解决机电一体化问题的效率。
  (2)开设综合课程设计。在学习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生产过程信息技术”等课程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实践锻炼,使其了解机械基本理论,网络设计的原理,以及零件从CAD到数控加工的全过程。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计算机上用Pro/Engineer软件设计自己感兴趣零件的三维模型,训练用计算机设计的能力,之后拟定该零件的加工过程,计算加工参数等并在计算机上加以演练,根据零部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数控加工仿真并进行后置处理,最后通过网络传送该程序至数控机床加工所设计的零件并撰写设计说明书。整个过程是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较完整过程,完全符合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极大地提高学生们从事现代制造技术的兴趣[2]。
  3.打造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高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必不可少,才能将实践中的生产管理知识内化并传授于学生。学校应建设一批高教学水平兼以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的舞台不局限于学校,学校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走出去”,让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增强实践经验,更新专业知识;“请进来”,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技师参与指导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培养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队伍。
  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机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任何一个层次的教育目标都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能力、道德。显性知识以记忆为主,而高等教育中大部分为显性知识,即要求掌握的实践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但恰恰对于机械人才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能力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关键,知识靠教师传授加以自学完成,能力靠实践锻炼形成,而道德目标的实现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方法与目标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人才的质量。
  4.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当今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迅速加快。学校教育的完成不是一个终点,终身教育才是根本发展途径。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解答遇到的问题,能学会经常思考,如何思考,理清思路,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理论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机自动化专业实践性强,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学校安排的实践机会,带着问题去企业实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机械专业密切联系现实经济发展,课程设计的改革,必将引起教学内容方法的相应改革,高职院校应抓紧建设“双师”队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机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秋实,王红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钟建琳,陈秀梅 .制造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Z] .2004.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陈元膏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98例患者采用顺序拆封信封的随机方法将病历分为安慰剂组、陈元膏组和陈元膏加手法组。三组
AutoCA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文在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成的方法上作了一些探讨。
密码学是信息安全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密算是信息安全课堂上的重点,更是难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加密算法并不能轻而易举地描述清楚,我从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在高校使用的教材中,几乎没有教材把DES算法描述的让学习者能通过自学掌握算法加解密的详细过程。如何才能快速且通俗易懂地讲解清楚DES算法呢?我结合教学经验加以分析。  一、主要知识点介绍  在介绍DES加密算法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开始就介绍流程图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对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探讨,使教学与实际应用统一,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目的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组装与维护微型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技能,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完这门课后,能正确地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该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各个组成部件的有关知识和参数指标,计算机的组装、维护与维修方法,等等。二是由于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内容偏于陈旧,
在计算机实践课教学中,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分组教学法对于计算机实践课教学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谓分组教学,就是在上机操作中,将一个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指定一位基础好、能力强的同学任组长,在学生操作中由组长分担部分辅导任务,这种教学法对于提高计算机实践课的目标达成率是大有裨益的。  一、分组教学的必要性  计算机
1.引言  《网络信号与系统》课程是我院优化整合《电路基础》与《信号与线》而成的一门课程。其中实验教学部分是通信类专业学生的一个基础实践环节。但由于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实验器材不足,仪器仪表精度不高,部分实验无法进行。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计算机仿真软件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以外做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将于2016年在苏州吴中临湖举行,“水墨江南?园林生活”是本次太湖园博会的主题,第九届园艺博览会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住建厅、农委和苏州市
摘 要: 材料成本是工程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科学降低材料费,能够为施工企业提高效益、增加利润。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对材料费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材料计划—采购—入库—领用—使用—监督—回收等各个环节加强责任制,落实到人,重点要从材料价格和材料用量两方面来科学合理地控制工程项目的材料成本。  关键词: 工程项目 材料成本 问题 科学控制    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降
举世瞩目的宝钢,已在去年9月胜利点火投产。宝钢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凝聚着宝钢建设者的智慧和辛劳。七年中,宝钢工程指挥部党委从宝钢建设的特点出发,紧密联系职工的思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