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trackfor19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而不断成长的一代,其价值观念必然受到来自于改革开放和社会变化发展的影响。如何在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做出正确的价值观判断与选择成为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面临的难题。本文对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力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基本架构与创新。已有的研究显得较为宏观和宽泛,且大多是主要从理论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缺乏实证材料的支撑,且相关研究在整体上也缺乏基于实证调研的路径设计,对于路径整合的生成与优化方式的实现还有待加强与拓展。尤其是以文化多样化为背景,尽管在研究中涉及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和文化路径的建构,但系统性地进行研究的成果比较缺乏。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于实证调研,系统性地深入探讨文化多样化境遇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理应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第二章,“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本章着重对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面临着来自于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经济发展、多元文化的对话与碰撞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带来的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尤其是文化多样化的影响以及加速的社会转型关键时期,为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加强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和培育势在必行。第三章,“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在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挑战,同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受制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发展的影响,自身价值观呈现传统与现代、集体与个体、一元与多元的价值观冲突的困境。如何在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做出正确的价值观判断与选择成为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面临的难题。第四章,“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揭示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坚持的原则性要求和采用的路径选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并以大学生生活为载体的原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注重顶层设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加强文化教育,将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要阵地;优化家庭熏陶,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强化个人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外化于形。第五章,“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和概括,提出进一步的设想。对于文化多样化这一背景的完整准确的诠释,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全面把握,如何将不同角度的路径进行融合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等等,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其他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教育实效性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在
<正>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企业的发展,对外交流活动、对外承接工程、劳务输出等涉外活动将不断增加。在新形势下,如何切实做好企业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是集团党委这些年来一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 (Th)17细胞(CD4+IL-17+T淋巴细胞)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胰脾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高校扩招、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聘用制的改革、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等多元冲击,给师范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带来了新
学生管理工作始终是高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理应对学校的决策及管理政策的实施享有话语权,这同时也是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相较于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被认为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如何知识创新、提高知识创新绩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相关的研究比较迟。旅游业也是一个综
本论文通过对绩效考评相关理论的分析研究,对SY公司员工绩效考评体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了SY公司在绩效考评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绩效考评的改进方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越来越多的受到各方人士的密切关注,实践育人与党的教育方针、我国教育的本质以及人的成长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疆高校在面对新情况和新变化的同时,更要
监督法的颁布为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行使人大监督权需要决定权作支撑,无论从法理上还是在监督法框架内,监督权与决定权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处理好两者的
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是维系一国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群体中的精英,是民族地区的宝贵资源,他们的国家认同不仅关系到自身素质,同时也关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