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机管片拼装视觉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片拼装系统是盾构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子系统。管片拼装的效率直接影响隧道挖掘工程的快慢。目前,在实际工程中,管片拼装的多道工序已基本实现机械自动化,管片拼装效率较初期阶段已有很大提升。但是由于在实际工程中管片位姿无法实时测量,只能通过人眼估计管片位姿,然后手动遥控手柄完成管片的拼装过程,同时实际管片拼装过程中又存在提升装置运动不同步、高速但冲击力矩大、工人熟练程度高低不一等问题,这些都限制管片拼装的效率。本文首先针对管片拼装机提升装置由于负载干扰等因素造成的运动不同步问题,通过建立双缸数学模型,采用梯度下降法,设计了基于滑模的自适应PID同步控制器,实现双缸同步控制。同时为实现管片智能化拼装,本文采用在管片对接位置布置合作式靶标的方法,通过相机间接实现管片的实时位姿估计,运用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技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管片拼装控制系统,并在管片拼装实验装置完成了策略有效性验证。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研究与试验:1、管片拼装机提升装置同步控制。针对管片提升机构运动不同步的问题,通过建立提升机构数学模型,基于常规的PID控制原理,结合滑模控制方法,运用梯度下降方法,设计了一种滑模自适应PID控制算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应对因为负载差异造成管片提升装置运动不同的问题。通过在管片拼装实验台上对比多种提升同步策略,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PID控制器同步误差低于PID策略,同时对提升机构的线性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鲁棒性。2、盾构机管片拼装视觉伺服控制系统设计。首先采用在管片合适位置布置靶标的方式,运用工业相机间接实现管片的实时位姿估计。然后建立待拼装管片期望位置计算模型,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管片期望位置的预测模型。接着运用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策略(IBVS),结合滑模控制理论(SMC),将常规P控制器设计为混合PD-SMC控制器,并用李雅普诺夫理论对所提混合控制器进行了稳定性验证。同时考虑到相机运动产生的运动耦合现象,提出先平移、旋转后提升、微调的分步管片策略,最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片自动拼装方法。通过在管片拼装实验装置上进行IBVS和混合PD-SMC两种拼装策略的三组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混合PD-SMC分步拼装策略拼装时间更短,而且拼装的图像轨迹更加平滑,无明显抖振现象。
其他文献
在设计沥青混凝土时,必须考虑到操作条件,以解决增加沥青混凝土涂料耐久性的问题。设计最佳组成时,必须考虑到路面结构层中沥青混凝土的工作条件以及原材料的质量。沥青混凝土的结构必须抵抗侵蚀性因素的作用,抵抗汽车车轮的剪切应力,并能抵抗温度和疲劳裂纹。设计沥青混凝土混合物的传统方法是基于组分的这种体积比的选择,其提供了残余孔隙率的指定值以及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归一化指标。在大多数情况下,现有混合物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汽车领域也带来了汽车智能化的变革热潮,并成为行业的一大主要发展方向,引领着行业前沿技术的向前推动。基于视觉传感器的车辆环境感知技术是智能车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其容易受到各种极端天气条件的影响。面向雾天交通场景,本文首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除雾网络进行改进,然后结合智能车场景理解领域的具体应用对典型除雾网络的除雾效果及除雾工作在此领域的适用
在役中小跨桥梁在长期荷载、环境因素、材料老化的作用下,不可避免的出现结构损伤和抗力退化。如何快速、有效的对桥梁开展承载能力评估,是桥梁检测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论文聚焦量大面广的中小跨桥梁,基于现场实测的响应影响线对桥梁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获得能够代表桥梁实际承载能力的有限元模型,继而基于修正模型实现对桥梁的承载能力评估。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8102):基于空间响应特征
混合梁斜拉桥主跨采用钢梁、边跨采用混凝土梁,在钢梁与混凝土梁间通过钢混结合段连接成整体,具有跨越能力大、受力性能好等特点,在国内外桥梁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纬二桥为塔墩梁固结体系混合梁独斜塔斜拉桥,跨径布置为47米+86米+29米=162米,集塔墩梁固结、混合梁、混合异型桥塔、V墩、空间曲线桥塔、少背索体系、超宽桥面、大角度斜交等结构特点,与传统桥梁结构的受力特点存在很大的区别,有必要对纬二桥的结构体
桥梁结构跨径的日益增加随之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结构刚度和阻尼随之减小,系统更加轻柔,风致振动越来越显著。桥梁抗风性能也逐渐成为保证大型桥梁结构可靠以及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权衡桥梁风工程的主要研究手段的优缺点,本研究团队开创性的提出了桥梁风工程室外试验基地(the Outdoor Experimental Base for Bridge Wind Engineering,OEBBWE),并开展了
近些年,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日益强大,也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飞速发展,例如在我国沿海地区,伴随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交通运输的便利性以及高效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其中在海洋工程中跨海桥梁的建设为解决这一需求功不可没。跨海桥梁通常处于风急、浪高、潮大等恶劣环境中,所以在风、浪、流等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更加明显。在以往研究风、浪对跨海桥梁作用时,仅仅对风、浪荷载进行简单叠加,而在实际情况中,风、浪之
乳化沥青作为一种道路建筑材料,由于绿色环保,施工安全等优越性能,被广泛用于路面新建、预防性养护和再生工程,但是由于其强度形成慢、力学性能不足,成为了制约乳化沥青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乳化沥青的干燥过程很大程度决定了乳化沥青以及乳化沥青混合料后期的强度形成与力学性能,然而由于乳化沥青干燥过程没有合适的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从乳化沥青的干燥出发,开展乳化沥青及乳化沥青在矿料
具备小型化、低功耗以及低成本优点的MEMS陀螺仪,是实现车辆横摆角速度测量的重要传感器元件。车辆测量系统通常采用单个MEMS陀螺仪来监测横摆角速度变化,易受车辆行驶环境影响而产生多种误差。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多MEMS陀螺之间的相关性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高精度车用虚拟陀螺技术,并设计了基于虚拟陀螺的车辆质心侧偏角积分估计器,将所测量的质心侧偏角与横摆角速度用于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有效提升了车辆在极限
桥梁是道路交通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一直备受关注,而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受不同荷载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桥梁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桥梁的定期巡检及病害的跟踪记录十分重要。目前,桥梁检测多依赖有经验的专家进行人工现场检测,存在检测成本高、效率低、作业环境安全性差等行业痛点。此外对于桥梁质量管理,虽然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仍存在缺少可视化、记录不规范、决策不智能等问题。随着建筑行业信息通信技术(I
乳化沥青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沥青颗粒沉降及与集料的裹附不均、黏附性能较差等问题,进而影响乳化沥青的使用性能。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乳化沥青自身储存稳定性及润湿、成膜等关键技术性能较差,且影响机制不明确。因此,为了解乳化沥青技术性能发展过程及其相关影响机制,控制乳化沥青的技术性能,保障和提高乳化沥青基材料修筑质量。本文开展了乳化沥青的制备技术、储存稳定性预测、干燥成膜性能、对集料的润湿性能及黏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