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点云和深度学习的桥梁病害智能辅助管理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er720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梁是道路交通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一直备受关注,而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受不同荷载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桥梁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桥梁的定期巡检及病害的跟踪记录十分重要。目前,桥梁检测多依赖有经验的专家进行人工现场检测,存在检测成本高、效率低、作业环境安全性差等行业痛点。此外对于桥梁质量管理,虽然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仍存在缺少可视化、记录不规范、决策不智能等问题。随着建筑行业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的不断发展,在桥梁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应用越来越多,而对于如何充分利用ICT技术以提高运营阶段工作效率的问题,尚缺少明确的应用框架。综上所述,本文充分利用了点云数据(Point Cloud)及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技术的优势,实现了桥梁检测过程中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及桥梁病害判别的自动化,同时对桥梁病害治理所依据的相关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并利用本体理论构建了桥梁病害治理本体,以实现病害原因及相关治理措施检索的智能化。此外,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桥梁病害质量管理系统框架,为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指出了目前桥梁检测与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总结了点云重建技术、深度学习技术以及本体理论在桥梁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2)本文通过基于点云的三维重建技术对桥梁进行as-is BIM模型重建,可直观把握桥梁整体状态,精确了解桥梁各个构件的具体尺寸,实现了无接触测量,保证了桥梁三维模型的真实还原,提高了桥梁检测的可视化水平。(3)本文选取桥梁病害中最普遍的裂缝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桥梁裂缝的自动分类,同时引入密集块对Res Net网络模型进行优化,提升了桥梁裂缝的分类精度,有效提高了检测人员批量处理桥梁图片的效率和准确率。(4)本文对桥梁病害治理所依据的专家经验等相关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并利用本体理论构建了桥梁病害治理本体,用户可根据桥梁病害类型自动检索出病害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理措施,提高了检索效率,实现了桥梁病害的智能辅助管理。(5)本文整合了从前期检测数据采集到病害处理再到后期桥梁治理措施检索的碎片化研究成果,充分利用ICT技术优势,提升了桥梁病害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提出了桥梁质量管理系统框架,形成了ICT技术支持的桥梁质量管理的全流程描述,为桥梁质量管理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修建过程中常遇到的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其风化程度高、强度低、承载能力差、易变形,使隧道施工很容易发生大变形、坍塌、突水等施工灾害。虽然我国在隧道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由于断层破碎带的不确定性较多,导致在开挖时对断层的实际控制不足,因此还需对断层作用下隧道的位移、应力变化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补充。本文以大连某地铁工程为研究对象,应用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穿越不同弹性模量断层
近些年,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桥梁出现在了大众视野中,其中钢-混凝土组合桥梁作为桥梁中独特的一部分,由混凝土、钢梁以及剪力连接件组成,具有混凝土抗压以及钢梁抗拉等优点,同时具有较短的施工时间、较混凝土梁相比自重轻、结构的延性好,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由于材料性能的退化,普遍存在着承载力下降的问题,因而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会导致桥梁垮塌等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对钢
在设计沥青混凝土时,必须考虑到操作条件,以解决增加沥青混凝土涂料耐久性的问题。设计最佳组成时,必须考虑到路面结构层中沥青混凝土的工作条件以及原材料的质量。沥青混凝土的结构必须抵抗侵蚀性因素的作用,抵抗汽车车轮的剪切应力,并能抵抗温度和疲劳裂纹。设计沥青混凝土混合物的传统方法是基于组分的这种体积比的选择,其提供了残余孔隙率的指定值以及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归一化指标。在大多数情况下,现有混合物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汽车领域也带来了汽车智能化的变革热潮,并成为行业的一大主要发展方向,引领着行业前沿技术的向前推动。基于视觉传感器的车辆环境感知技术是智能车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其容易受到各种极端天气条件的影响。面向雾天交通场景,本文首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除雾网络进行改进,然后结合智能车场景理解领域的具体应用对典型除雾网络的除雾效果及除雾工作在此领域的适用
在役中小跨桥梁在长期荷载、环境因素、材料老化的作用下,不可避免的出现结构损伤和抗力退化。如何快速、有效的对桥梁开展承载能力评估,是桥梁检测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论文聚焦量大面广的中小跨桥梁,基于现场实测的响应影响线对桥梁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获得能够代表桥梁实际承载能力的有限元模型,继而基于修正模型实现对桥梁的承载能力评估。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8102):基于空间响应特征
混合梁斜拉桥主跨采用钢梁、边跨采用混凝土梁,在钢梁与混凝土梁间通过钢混结合段连接成整体,具有跨越能力大、受力性能好等特点,在国内外桥梁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纬二桥为塔墩梁固结体系混合梁独斜塔斜拉桥,跨径布置为47米+86米+29米=162米,集塔墩梁固结、混合梁、混合异型桥塔、V墩、空间曲线桥塔、少背索体系、超宽桥面、大角度斜交等结构特点,与传统桥梁结构的受力特点存在很大的区别,有必要对纬二桥的结构体
桥梁结构跨径的日益增加随之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结构刚度和阻尼随之减小,系统更加轻柔,风致振动越来越显著。桥梁抗风性能也逐渐成为保证大型桥梁结构可靠以及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权衡桥梁风工程的主要研究手段的优缺点,本研究团队开创性的提出了桥梁风工程室外试验基地(the Outdoor Experimental Base for Bridge Wind Engineering,OEBBWE),并开展了
近些年,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日益强大,也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飞速发展,例如在我国沿海地区,伴随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交通运输的便利性以及高效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其中在海洋工程中跨海桥梁的建设为解决这一需求功不可没。跨海桥梁通常处于风急、浪高、潮大等恶劣环境中,所以在风、浪、流等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更加明显。在以往研究风、浪对跨海桥梁作用时,仅仅对风、浪荷载进行简单叠加,而在实际情况中,风、浪之
乳化沥青作为一种道路建筑材料,由于绿色环保,施工安全等优越性能,被广泛用于路面新建、预防性养护和再生工程,但是由于其强度形成慢、力学性能不足,成为了制约乳化沥青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乳化沥青的干燥过程很大程度决定了乳化沥青以及乳化沥青混合料后期的强度形成与力学性能,然而由于乳化沥青干燥过程没有合适的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从乳化沥青的干燥出发,开展乳化沥青及乳化沥青在矿料
具备小型化、低功耗以及低成本优点的MEMS陀螺仪,是实现车辆横摆角速度测量的重要传感器元件。车辆测量系统通常采用单个MEMS陀螺仪来监测横摆角速度变化,易受车辆行驶环境影响而产生多种误差。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多MEMS陀螺之间的相关性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高精度车用虚拟陀螺技术,并设计了基于虚拟陀螺的车辆质心侧偏角积分估计器,将所测量的质心侧偏角与横摆角速度用于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有效提升了车辆在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