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场中大比例全桥气弹模型试验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梁结构跨径的日益增加随之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结构刚度和阻尼随之减小,系统更加轻柔,风致振动越来越显著。桥梁抗风性能也逐渐成为保证大型桥梁结构可靠以及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权衡桥梁风工程的主要研究手段的优缺点,本研究团队开创性的提出了桥梁风工程室外试验基地(the Outdoor Experimental Base for Bridge Wind Engineering,OEBBWE),并开展了自然风场中大比例全桥气弹模型试验研究,全文的主要内容与总结如下:(1)通过对比传统风工程的研究手段,权衡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本研究团队提出了桥梁风工程室外试验基地的新思路,并详细对比了该研究方法与传统的桥梁风工程研究方法的各自优缺点。详细介绍了以塔科马大桥为背景的全桥气弹模型制作过程,给出了户外实验需要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经济性等设计原则;(2)介绍了两种结构模态参数的识别方法,频域分解法与时频分析法。给出了传统的频域分解法识别模态参数的过程,讨论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阻尼比识别误差较大、难以处理密集模态、难以识别时变系统等问题。在时频分析法中,采用了滑窗阈值去噪思想与滑动平均技术解决了经验包络法方法中存在的迭代误差与过包络问题,通过几个算例参数识别分析,证实了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性能与较高的识别精度。(3)介绍了全桥气弹模型的静力实验,然后建立全桥气弹模型的有限元模型,对比了有限元模型与实际全桥气弹模型之间的静力与模态参数的误差,并对结构敏感新进行分析,最后介绍了有限元模型修正理论与稳态遗传算法,并对全桥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4)详细分析了实测沿海地区的局部风场特性,发现热力作用是实测地区地面日常强台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对自然风场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分析,发现基准样本和基准时距的选取对游程检验法影响较小,而对逆序检验法的影响较大,并且实测地区风场中存在部分非平稳特性;运用平稳模型难以反映同一时距内的不同时刻的湍流强度的差异,而非平稳模型具有较为丰富的非平稳成分,可以很好的反应任意两个时刻的湍流强度的差异,更加真实的反映了自然风场的湍流特性。(5)对桥梁模型长期振动响应以及风场检测,汇总了桥梁模型出现的所有涡振现象,并详细分析了2021年1月8日典型的涡振现象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桥梁模型的涡振大多发生在低风速区,并且主梁的风偏角(风向与主梁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在60°范围内均可能发生涡振现象,但超过60°均未能观测到涡振现象。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桥梁建设领域也随之不断扩展,其中,钢管混凝土拱桥也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纷纷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另一方面随着交通量的增大,桥上行驶车辆的增多,桥梁长时间受车辆荷载的影响产生的病害也越来越多,车辆通过时结构会产生较大振动,从而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影响行车舒适性,所以近年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加固改造前后的某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对桥梁建成
隧道掘进机是一种专门用于隧道工程全断面开挖的大型工程机械,是集机械、电气、液压、信息、控制为一体的智能化隧道施工装备,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智能化运维系统以大数据技术作为驱动,将工作现场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处理从而预测得到所需信息,为操作与控制提供重要参考,进而保障隧道掘进机高效、平稳、安全、科学地运行。所以,利用智能化技术对隧道掘进机进行运维管理势在必行。数据建模算
混凝土桥梁的建设期在我国已有几十年之久,建成数量居多,但在其广泛使用的同时,混凝土结构老化、病害等耐久性问题也随之产生,严重影响桥梁使用寿命。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部分桥梁已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许多桥梁结构进入加固维修和改扩建阶段。增大截面法是一种常用的加固方法,即将病害严重的老混凝土去除,在坚硬的混凝土骨料上浇筑一层新混凝土,而新老混凝土粘结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物的再次使用,故需要对新老混
大连星海湾大桥位于大连星海湾,为一座三跨地锚式悬索桥。该桥原设计方案加劲梁的施工方式为分体吊装,即桁架和桥面板分开吊装。分体吊装的优点是单次吊装重量小、施工相对容易;缺点是相比于工厂预制,桥面板的焊接、防腐等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并且工期较长。由于施工中工期出现延误,且为保证工程质量,星海湾大桥加劲梁施工方式变更为整体吊装。然而星海湾大桥跨径相对较小,单节段(桁架加上桥面板)重量较大,采用整体吊装会导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修建过程中常遇到的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其风化程度高、强度低、承载能力差、易变形,使隧道施工很容易发生大变形、坍塌、突水等施工灾害。虽然我国在隧道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由于断层破碎带的不确定性较多,导致在开挖时对断层的实际控制不足,因此还需对断层作用下隧道的位移、应力变化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补充。本文以大连某地铁工程为研究对象,应用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穿越不同弹性模量断层
近些年,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桥梁出现在了大众视野中,其中钢-混凝土组合桥梁作为桥梁中独特的一部分,由混凝土、钢梁以及剪力连接件组成,具有混凝土抗压以及钢梁抗拉等优点,同时具有较短的施工时间、较混凝土梁相比自重轻、结构的延性好,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由于材料性能的退化,普遍存在着承载力下降的问题,因而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会导致桥梁垮塌等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对钢
在设计沥青混凝土时,必须考虑到操作条件,以解决增加沥青混凝土涂料耐久性的问题。设计最佳组成时,必须考虑到路面结构层中沥青混凝土的工作条件以及原材料的质量。沥青混凝土的结构必须抵抗侵蚀性因素的作用,抵抗汽车车轮的剪切应力,并能抵抗温度和疲劳裂纹。设计沥青混凝土混合物的传统方法是基于组分的这种体积比的选择,其提供了残余孔隙率的指定值以及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归一化指标。在大多数情况下,现有混合物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汽车领域也带来了汽车智能化的变革热潮,并成为行业的一大主要发展方向,引领着行业前沿技术的向前推动。基于视觉传感器的车辆环境感知技术是智能车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其容易受到各种极端天气条件的影响。面向雾天交通场景,本文首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除雾网络进行改进,然后结合智能车场景理解领域的具体应用对典型除雾网络的除雾效果及除雾工作在此领域的适用
在役中小跨桥梁在长期荷载、环境因素、材料老化的作用下,不可避免的出现结构损伤和抗力退化。如何快速、有效的对桥梁开展承载能力评估,是桥梁检测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论文聚焦量大面广的中小跨桥梁,基于现场实测的响应影响线对桥梁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获得能够代表桥梁实际承载能力的有限元模型,继而基于修正模型实现对桥梁的承载能力评估。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8102):基于空间响应特征
混合梁斜拉桥主跨采用钢梁、边跨采用混凝土梁,在钢梁与混凝土梁间通过钢混结合段连接成整体,具有跨越能力大、受力性能好等特点,在国内外桥梁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纬二桥为塔墩梁固结体系混合梁独斜塔斜拉桥,跨径布置为47米+86米+29米=162米,集塔墩梁固结、混合梁、混合异型桥塔、V墩、空间曲线桥塔、少背索体系、超宽桥面、大角度斜交等结构特点,与传统桥梁结构的受力特点存在很大的区别,有必要对纬二桥的结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