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铁车辆所具有的客流量大、工况复杂、车辆使用频繁等运用特征对车辆关键结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转向架在车辆的运行过程中起承载、导向和减振作用,构架的疲劳强度是否满足要求直接关系到车辆运行安全性。本论文基于运用条件下实测动应力数据,针对地铁运用车辆转向架构架的疲劳可靠性开展如下工作:(1)基于长周期实测动应力数据,编制疲劳控制部位应力谱。依据损伤等效原则计算360万公里的等效应力幅,对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铁车辆所具有的客流量大、工况复杂、车辆使用频繁等运用特征对车辆关键结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转向架在车辆的运行过程中起承载、导向和减振作用,构架的疲劳强度是否满足要求直接关系到车辆运行安全性。本论文基于运用条件下实测动应力数据,针对地铁运用车辆转向架构架的疲劳可靠性开展如下工作:(1)基于长周期实测动应力数据,编制疲劳控制部位应力谱。依据损伤等效原则计算360万公里的等效应力幅,对计算得到的所有等效应力幅进行核密度拟合分析,按照FKM标准推荐的97.5%可靠度选取高可靠度下的等效应力幅,能够覆盖实际运行情况下的累积损伤等效应力,以此为基础进行高可靠度寿命预测。(2)对进行高可靠度寿命评价的样本容量进行了研究,随着测试时间的推移,样本容量增大,样本积累的同时等效应力均值和等效应力变化范围不稳定,97.5%核密度等效应力拟合值与子样数呈线性相关。(3)研究焊接接头应变疲劳性能参数,运用局部应力—应变法对构架的裂纹萌生寿命进行预测,研究对应于不同疲劳缺口系数时裂纹萌生寿命。结果表明,疲劳缺口系数增加会导致裂纹萌生寿命降低。(4)采用断裂力学方法计算构架的裂纹扩展寿命。结果表明,构架裂纹扩展速率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而变大。萌生寿命占总寿命比例较大,按一般焊接工艺条件Kf取1.6时,不同测点萌生寿命占比均在90%以上,与高周疲劳中裂纹形成寿命占总寿命的主要部分的规律相吻合。(5)建立裂纹扩展寿命可靠性分析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法进行模拟,研究不同运行里程下构架的累积失效概率。结果表明,随着运行公里数的增加,发生疲劳破坏的概率逐渐增加,100万公里之后,构架可靠度下降至90%以下。本论文基于运用条件下动应力数据,对构架进行了疲劳可靠性研究和寿命预测,为维护地铁车辆的运营安全,建立科学合理的检修周期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保证地铁车辆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图58幅,表17个,参考文献113篇。
其他文献
作为地铁运营管理的热点问题之一的地铁中断研究,对于丰富地铁运营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地铁中断后事故的分类及传播机理,基于此,分析了中断后乘客的选择行为。建立了地铁-公交网络双层规划模型,将UE配流理论引入到地铁中断的研究中。设计了基于过载弧段导向的启发式算法和双向搜索算法求解该模型。本文的研究对于地铁中断后的应急救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地铁中断事故的分类及影响。在中断发生后
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落实及充电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极大地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出租车作为一种广义上的公共交通工具,是电动汽车推广的重要一环,其广泛推广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然而由于出租车日常运营量大、运营区域广泛,在如此复杂的运营环境中,现有充电站利用率不均衡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充电站乃至出租车日常运营服务水平,因此优化充电站运营能力对于电动出租车系统的运行十分必
盾构法是地铁隧道建设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工法之一,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层变形的预测是保障地铁安全建设的关键。我国的轨道交通目前仍处于大规模高速建设阶段,一方面密集的轨道交通建设对地层变形的预测与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已有的大量工程实践经验也为准确预测地层变形创造了条件。由于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层变形响应具有多因素与非线性的特点,传统的理论与模型难以反映这一复杂的关系,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实现地层沉
出租车轨迹数据可以揭示城市路网交通运行状态以及乘客出行行为的变化情况,统计学理论、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等数据挖掘方法的发展促进了交通领域对出租车GPS数据等交通出行大数据的深入研究,也促进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精准分析和预测,进而为出行者更高质量的交通出行和科学的交通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支撑与服务。本文分析挖掘了北京市出租车浮动车数据,以“出租车GPS数据与路网预处理→交通运行状态综合评价指标的
随着桥梁的服役时间的增长,桥梁在外界环境和交通荷载的作用下,构件失效、材料老化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及时掌握桥梁的运行状况,识别桥梁发生的损伤,很多桥梁均布设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然而随着这些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运行,其采集的海量数据积压在数据库中,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海量的桥梁健康监测数据,从中提取出和桥梁结构状态相关的信息,识别桥梁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不同测点监测响应的
传统的交通出行调查由于数据量有限、精准度不高、样本代表性不足等局限性,难以较为准确地揭示城市交通出行的特征。近年来,随着时空大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的大发展,为进一步精细化地分析和刻画城市交通出行特征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基于巡游车和网约车的大规模时空数据,从城市交通出行空间分布以及出行特征的整体性、集聚性和结构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城市交通理论研究和实践管理领域,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以大规模时空数
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速度、轴重和增大编组都是重载铁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这将导致列车与重载铁路桥梁间的动力作用随之增大,更易发生动力响应超限的现象,也意味着重载铁路的安全性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需要对现役桥梁对于大轴重列车开行的适应性进行评估。使用刚柔耦合方法建立车桥系统的联合仿真模型,具有计算精度和效率较高的优点,是目前该领域较为先进的研究方法。同时,在线路实际运营过程中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交通需求量和汽车保有量急剧上升,导致众多城市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尤其是早晚高峰期间。对通勤者在早晚高峰期间的通勤模式的研究将为交通管理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来缓解交通拥堵提供科学依据,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通勤模式一方面受各种交通随机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和通勤者的活动效用紧密相关。本文针对通行能力随机变化的情形,采用基于活动的分析方法,研
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具有自重轻、跨越能力强、抗扭刚度大和施工周期短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公路和铁路桥梁建设中。在运营阶段各种荷载作用下,钢-混组合箱梁表征出的界面滑移、剪力滞、约束扭转和畸变效应会影响桥梁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行车安全舒适性,因此对考虑复杂空间力学效应的车桥耦合动力问题研究愈发重要,本文将对此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在Vlasov薄壁杆件约束扭转理论和Umansky第二扭转理论
随着城市地下化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日益频繁,隧道需要在越来越恶劣的地质条件下进行施工,因此导致近些年隧道塌方事故屡见不鲜。为了研究土质围岩隧道的塌方机理,本文首先采用三维颗粒流软件对隧道塌方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隧道塌方过程中位移场、应力场以及力链图的演化过程,分析围岩参数对隧道塌方过程的影响规律。之后本文运用理论解析与数值模拟方法,在前人均质地层的基础上,对更为复杂的倾斜地层开挖面塌方问题进行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