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中断条件下的应急接驳公交设计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o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地铁运营管理的热点问题之一的地铁中断研究,对于丰富地铁运营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地铁中断后事故的分类及传播机理,基于此,分析了中断后乘客的选择行为。建立了地铁-公交网络双层规划模型,将UE配流理论引入到地铁中断的研究中。设计了基于过载弧段导向的启发式算法和双向搜索算法求解该模型。本文的研究对于地铁中断后的应急救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地铁中断事故的分类及影响。在中断发生后,中断的传播在环线和射线上具有不同的传播机理。由于环线上存在大量的换乘客流,因此中断对环线的影响更为严重。为了满足中断时间内乘客的出行需求,采用接驳公交代替地铁在中断区域内行使运输功能,是目前公认的解决方案。通常地,当预估中断的时长及影响超过20分钟时,考虑启动公交接驳方案。经过一段时间后,当中断区域内的乘客小于阈值或者中断已抢救恢复,即可终止接驳公交服务。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现场人员需要将事故状况上报至值班主任,值班主任分别通知相关调度人员做好应对措施。同时,要将中断信息逐级上报,有上级部门协调各部门做好应急措施。其次,鉴于本文所涉及的问题属于城市交通网络设计问题,本文阐述了常见的三类交通网络设计问题:离散网络设计问题、连续网络设计问题、混合网络设计问题。给出了离散网络设计问题和连续性网络设计问题的普适性数学表达,同时介绍了双层规划模型建模的思路与求解算法。一般地,交通网络设计的下层模型为配流模型。因此,本文给出了两种配流模型(用户均衡配流模型和系统最优模型)的数学表达及求解算法(Frank-Wolfe算法和相继平均法)。接着,本文采用在原有地铁网络上添加接驳公交弧段的方法,利用短途接驳公交的联接搭建地铁-公交复合运输网络。通过优化网络中公交弧段的添加方案,降低在用户均衡配流后网络中车站的乘客滞留人数。该网络设计问题建立为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最小化添加接驳公交弧段的数量,约束条件考虑车站中乘客的滞留人数;下层模型基于用户均衡(UE)理论实现客流在网络中的配载。为了求解该双层规划模型,本文设计了基于过载弧段导向的启发式算法,用以寻找一个高质量的初始可行解。在初始解的基础上,设计了双向搜索算法求解原双层规划模型的全局最优解。最后,本文将北京市部分地铁网络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中断时长为30分钟的高峰客流案例。通过该案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保障列车运营安全是铁路运输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火灾是高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最易发生、最危险、造成损失最大的灾害之一。高速列车车厢内部着火后,车窗玻璃可能被乘客敲碎或受热破裂形成通风口,进而形成开口火溢流,加之隧道纵向通风的作用,容易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隧道结构损坏,因此对隧道内高速列车开口火溢流的行为特性研究可以为高速列车的应急处置和救援提供理论指导和
随着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在复合型国际物流通道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成为我国货运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铁水联运一定程度上高了港口作业的复杂度,对港口作业组织出新的要求。在“十四五”加快绿色港口建设的目标指导下,如何使得铁水联运港口在升多式联运全程一体化服务的同时,兼顾作业效率和环境效益,是当前亟需探讨的问题。本文围绕低碳背景下基于铁水联运港口堆场混堆方式的装卸作业优化问题展开研究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蓬勃发展,山岭隧道的建设与日俱增,不可避免会穿越高水压富水地区。实际工程常采用注浆和带有防排水系统的复合式衬砌以保证高压富水隧道的安全施工及运营。目前施工中关于注浆参数以及排水系统限排水量的选取仅凭经验,缺乏不同参数对衬砌受力影响的系统研究。如果参数选取不当,不仅会提高施工成本、延迟工期,而且可能危及隧道行车安全,因此研究不同限排水量下注浆对复合式衬砌荷载和内力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
隧道工程施工及运营期间,常出现由于衬砌背后空洞引起的隧道病害问题,从而影响隧道结构耐久性,威胁隧道运营安全。本文以拱顶衬砌背后存在空洞条件下的隧道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衬砌背后空洞影响下隧道结构的开裂及其对隧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衬砌背后空洞影响下隧道结构的开裂模式。考虑空洞的三维空间效应,对比分析不同尺寸空洞
东南沿海城市经济规模与人口数量的快速发展使其城市地上交通承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大量的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开始投入建设。但是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海相软土具有相对特殊的物理特性,这会导致在海相软土分布地区修建盾构隧道与后期运营中的长期纵向变形与不均匀沉降问题出现。因此,海相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软土卸荷扰动效应与流变效应的相关研究可以为预防和解决盾构隧道变形与沉降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依托宁波在建
2020年,由于受到COVID-19影响,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在这次疫情中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希望对地震信号进行研究,通过滤波和降噪的手段得到精确的“交通震动信号”,并结合北京市在疫情各个阶段所采取的交通管制措施,综合分析“交通震动信号”特征,论证可用“交通震动信号”反应交通出行规律和趋势。本文以北京市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带通滤波器将北京地区2018-2020年的地震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有着十分优越的发展前景,抗滑性能是表征水泥混凝土路面工作性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国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研究,大多数是采用室内试验模拟的方法,从路面的宏微观构造去研究抗滑性能的衰减规律。我国没有抗滑性能的长期变化追踪体系、缺乏长年的有关路面抗滑能力、事故发生率等检测与统计数据,因此很难全面深入地研究在真实的路面服役环境中,在路面本身材料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交通荷载因素的综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城市交通问题愈发严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大,居住密度高,土地资源匮乏,城市公交具有容量大、效率高、能耗少、污染小的比较优势,因此发展公共交通可以有效解决我国面临的交通问题。可达性是评价交通系统合理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本文从可达性出发,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进行建模评价,并提出了公共交通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越来越注重出行环境的质量,出行幸福感逐渐成为衡量居民出行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而出行幸福感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居民对出行的满意程度。近年来,出行与幸福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居民出行幸福感已成为交通领域研究的新方向。研究居民的出行心理和行为特点,挖掘影响城市居民出行心理模式选择及其出行满意程度的显著因素,可以准确把握居民出行的规律,预测出行需求,优化出行结构,同时也能有针对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对港口的疏运能力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给港口企业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散杂货港口由于其货物的特殊性、港口泊位限制以及货主内河运输的要求,驳船提货方式在港口疏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有限的驳船泊位和车辆资源下,提高驳船提货的作业效率是本文的研究问题。驳船作业为多部门协同的作业形式,不合理的泊位、车辆等安排会降低驳船作业的效率,导致作业时间的增长。港口的驳船作业管理作为港口生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