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落实及充电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极大地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出租车作为一种广义上的公共交通工具,是电动汽车推广的重要一环,其广泛推广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然而由于出租车日常运营量大、运营区域广泛,在如此复杂的运营环境中,现有充电站利用率不均衡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充电站乃至出租车日常运营服务水平,因此优化充电站运营能力对于电动出租车系统的运行十分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落实及充电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极大地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出租车作为一种广义上的公共交通工具,是电动汽车推广的重要一环,其广泛推广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然而由于出租车日常运营量大、运营区域广泛,在如此复杂的运营环境中,现有充电站利用率不均衡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充电站乃至出租车日常运营服务水平,因此优化充电站运营能力对于电动出租车系统的运行十分必要。本文以电动出租车和充电站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充电站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通过构建模型、算例验证等得出相关结论。本文的算例结果分析证实了上述模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以提高运营水平和资源利用率。通过建立合理的定价方案可为充电站运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与工作:首先,将电动汽车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进而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电动出租车,从充电选择行为与充电站运营策略两方面对既有研究进行总结,以电动出租车充电站运营优化作为研究内容,并确定技术路线。其次,开展出租车充电选择行为调查。考虑运营场景、充电站服务水平、个人及运营属性因素的影响,采用行为调查(Revealed Preference,RP)和偏好调查(Stated Preference,SP)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其中RP调查用于采集出租车司机的个人属性及出租车运营情况等信息;SP调查则从行为分析角度剖析其充电选择行为偏好,并在假定场景下探究出租车司机充电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再次,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结合非集计理论构建了充电选择BL(Binary Logit)模型和充电站点选择MNL(Multinomial Logit)模型。并且量化分析个人属性变量与运营场景变量、充电站服务水平变量对充电选择行为与充电站点选择行为的影响。然后,针对目前充电站存在的问题,构建充电站定价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将充电站利用率的均衡性和出租车用户充电站点选择的效用作为计算指标,用以量化不同定价方案下的优化效果。下层模型是基于MNL充电站点选择的用户均衡模型,用以输出不同定价方案下出租车用户的充电站选择结果。针对所构建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和相继加权平均算法的进行求解。最后,选取天津滨海新区的充电站和出租车数据进行算例分析,以验证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并求解定价方案。分别以充电站利用率和出租车用户效用指标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双层规划模型分别对两个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将在不同场景下两种目标函数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目标函数值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不同特征的充电需求下具有普遍适用性,与以利用率均衡为目标函数时相比,用户效用目标函数求得优化结果在充电站的出租车充电需求数、排队时间等方面更好。图36幅,表19个,参考文献77篇。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在复合型国际物流通道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成为我国货运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铁水联运一定程度上高了港口作业的复杂度,对港口作业组织出新的要求。在“十四五”加快绿色港口建设的目标指导下,如何使得铁水联运港口在升多式联运全程一体化服务的同时,兼顾作业效率和环境效益,是当前亟需探讨的问题。本文围绕低碳背景下基于铁水联运港口堆场混堆方式的装卸作业优化问题展开研究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蓬勃发展,山岭隧道的建设与日俱增,不可避免会穿越高水压富水地区。实际工程常采用注浆和带有防排水系统的复合式衬砌以保证高压富水隧道的安全施工及运营。目前施工中关于注浆参数以及排水系统限排水量的选取仅凭经验,缺乏不同参数对衬砌受力影响的系统研究。如果参数选取不当,不仅会提高施工成本、延迟工期,而且可能危及隧道行车安全,因此研究不同限排水量下注浆对复合式衬砌荷载和内力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
隧道工程施工及运营期间,常出现由于衬砌背后空洞引起的隧道病害问题,从而影响隧道结构耐久性,威胁隧道运营安全。本文以拱顶衬砌背后存在空洞条件下的隧道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衬砌背后空洞影响下隧道结构的开裂及其对隧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衬砌背后空洞影响下隧道结构的开裂模式。考虑空洞的三维空间效应,对比分析不同尺寸空洞
东南沿海城市经济规模与人口数量的快速发展使其城市地上交通承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大量的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开始投入建设。但是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海相软土具有相对特殊的物理特性,这会导致在海相软土分布地区修建盾构隧道与后期运营中的长期纵向变形与不均匀沉降问题出现。因此,海相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软土卸荷扰动效应与流变效应的相关研究可以为预防和解决盾构隧道变形与沉降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依托宁波在建
2020年,由于受到COVID-19影响,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在这次疫情中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希望对地震信号进行研究,通过滤波和降噪的手段得到精确的“交通震动信号”,并结合北京市在疫情各个阶段所采取的交通管制措施,综合分析“交通震动信号”特征,论证可用“交通震动信号”反应交通出行规律和趋势。本文以北京市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带通滤波器将北京地区2018-2020年的地震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有着十分优越的发展前景,抗滑性能是表征水泥混凝土路面工作性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国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研究,大多数是采用室内试验模拟的方法,从路面的宏微观构造去研究抗滑性能的衰减规律。我国没有抗滑性能的长期变化追踪体系、缺乏长年的有关路面抗滑能力、事故发生率等检测与统计数据,因此很难全面深入地研究在真实的路面服役环境中,在路面本身材料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交通荷载因素的综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城市交通问题愈发严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大,居住密度高,土地资源匮乏,城市公交具有容量大、效率高、能耗少、污染小的比较优势,因此发展公共交通可以有效解决我国面临的交通问题。可达性是评价交通系统合理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本文从可达性出发,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进行建模评价,并提出了公共交通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越来越注重出行环境的质量,出行幸福感逐渐成为衡量居民出行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而出行幸福感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居民对出行的满意程度。近年来,出行与幸福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居民出行幸福感已成为交通领域研究的新方向。研究居民的出行心理和行为特点,挖掘影响城市居民出行心理模式选择及其出行满意程度的显著因素,可以准确把握居民出行的规律,预测出行需求,优化出行结构,同时也能有针对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对港口的疏运能力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给港口企业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散杂货港口由于其货物的特殊性、港口泊位限制以及货主内河运输的要求,驳船提货方式在港口疏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有限的驳船泊位和车辆资源下,提高驳船提货的作业效率是本文的研究问题。驳船作业为多部门协同的作业形式,不合理的泊位、车辆等安排会降低驳船作业的效率,导致作业时间的增长。港口的驳船作业管理作为港口生产作
作为地铁运营管理的热点问题之一的地铁中断研究,对于丰富地铁运营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地铁中断后事故的分类及传播机理,基于此,分析了中断后乘客的选择行为。建立了地铁-公交网络双层规划模型,将UE配流理论引入到地铁中断的研究中。设计了基于过载弧段导向的启发式算法和双向搜索算法求解该模型。本文的研究对于地铁中断后的应急救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地铁中断事故的分类及影响。在中断发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