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人权报道研究(2009-2019)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过去的六十年中,西藏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飞跃,社会发展也由贫穷落后向文明进步转变,人权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了充分地保障。从新闻报道中关注人权状况和人权建设,是一种可操作的手段,因而,从人权的角度出发,本文以新闻框架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以《西藏日报》2009年至2019年人权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西藏日报》人权新闻的内容呈现、框架建构及其话语策略,以期为《西藏日报》及其他媒体的人权报道提供参考。本文共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来源与研究思路,对选题相关文献研究、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等进行了陈述;第二章主要探讨了人权的基本内涵、新闻报道中的人权主体及新闻媒体应当关注的人权话语,对人权的法律保障进行了阐述,对莫须有的“西藏人权问题”进行了溯源回顾,并指出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人权内涵从属于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第三章通过界定“狭义上”与“广义上”的人权报道,对《西藏日报》人权报道概况进行了分类阐述,并结合《西藏日报》人权报道特征主要选取了文化教育、扶贫、医疗卫生、宗教四类报道中的人权新闻进行分析;第四章运用“高-中-低”三层框架理论,分析了《西藏日报》人权框架如何建构及其人权报道话语策略;第五章对《西藏日报》人权报道的优势及不足进行总结思考。本文发现,2009年以来,《西藏日报》人权报道紧紧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和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有意识地凸显党为发展西藏人权事业所做的努力与西藏人权进步之间的现实性联系。《西藏日报》在对各人权议题的报道中,以正面宣传为主,尤其重视民生、社会、扶贫等与人民息息相关的报道,态度呈现上较为积极。《西藏日报》在回应“西藏人权问题”的舆论质疑上特色的斗争话语框架,为新时代下党的新闻媒体开展反分裂宣传报道积累了很多宝贵有效的经验。
其他文献
自从贵州省独山县的债务危机曝光以来,县级政府的债务问题开始引起各方重视。在我国县级官员以高昂融资成本举债的现象并不稀奇,主要原因在于从改革开放起我国就存在一种以经济发展为考核指标的官员晋升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官员的政绩与辖区的经济发展挂钩,辖区内经济发展越好的官员越容易获得提拔,而辖区内经济发展差的官员不仅晋升无望,而且其仕途还极有可能提前终结。面对如此巨大的晋升压力,各级官员都在苦苦寻找改善辖区
近年来,随着智能驾驶逐渐往高阶自动驾驶方向发展,车辆环境感知系统也已经由单一传感器检测逐步过渡到多传感器融合的检测阶段。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和视觉信息融合的车辆检测系统。首先,研究了毫米波雷达的有效目标获取方法,通过三阶经典卡尔曼滤波以及生命周期算法实现有效目标车辆的一致性检验及决策;然后,针对视觉的车辆检测,考虑目标检测速度和精度平衡,选择轻量版YOLOv4作为基础框架,针对
检察制度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各国政治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审判制度、行政制度相比,人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检察制度的统一认识度较低,但检察制度的重要性却是不可磨灭的,特别是在抗战时期,战时环境复杂多变,检察制度亟需改革以适应战时司法环境。为适应战争形势,司法行政部对战前的司法审判制度进行了战时调整,主要有简化诉讼程序、改进检察制度等,以此来增加抗战力量,更好地发挥司法为抗战建国
自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承受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方面,经济增长逐渐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适当优化调整,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韧性也越来越强。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促使企业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对于用工和融资成本攀升、利润逐渐下滑的制造业来说,能否提质增效、由创新带动发展、加快转型节奏、重振产业活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然而,企业购进机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乱象频发的情况日益严重。各类市场参与者违法违规、或是游走于规则与道德边缘的行为,对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行带来极大伤害。目前,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事件的研究,学者们主要集中于对上市公司本身情况的分析以及对于传统第三方中介机构的问责,而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同为金融中介机构的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却总被忽视。但是随着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银行业的市场竞争
高等教育平等相关问题一直备受世界各国关注,由于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得平等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尤为棘手。学界关于如何平等分配高等教育资源的争论从未休止,但都不曾脱离一个共同的道德隐忧——人之平等的道德价值,这也是社会对于政府在提供、分配高等教育资源时的一个基本要求。这意味着,政府在提供高等教育机会、分配高等教育资源时,应给予公民同等的关注和尊重。这也是本文的基本观点,即:高等教
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环节与程序,是促进依法决策、保护公共利益以及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解决重大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党和国家不断实行新的制度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决策,针对重大行政决策的议题非常重视,出台一系列的法律规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以来,将合法性审查和公众参与确定为重大立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从而提高了决策主体在重大行政决策时的法治化水平,为建设
公允价值旨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公允价值产生的会计错配问题有违其应用初衷。保险业作为近些年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热门行业,在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由于其业务特殊性,保险公司在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遇见了不少曲折坎坷。公允价值慢慢渗入人心,我国保险公司开始逐渐加大其在金融工具中的运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运用远达不到均衡的状态,金融负债中的应用明显较少。截至目
进入新时代,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2013年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我国也出台了众多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普惠金融的服务目标群体是较少享受传统金融服务的低收入人群、农户及小微企业,收益和风险的不匹配使得普惠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公众对学前教育的期待和重视较之以前有大幅提升。公立幼儿园“入园难”问题日益凸显,民办幼儿园也存在收费过高、教学质量堪忧、不合理竞争等不良的情况。针对当前存在的种种困局,推动普惠型民办幼儿园发展是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的必要之举。各地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学前教育普惠性的理念,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重视与日俱增,纷纷出台政策促其发展。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