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_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漳州市医院普通外科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行外科手术治疗并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癌灶单双侧、肿瘤最大径大小、多灶性、被膜侵犯、腺外浸润、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BRAF基因突变情况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应用SPSS25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比较两组的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474例,其中颈部侧区转移的患者123例。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与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无关(P=0.184),而年龄(P=0.030)、性别(P=0.027)、癌灶单双侧(P=0.013)、肿瘤最大径大小(P=0.005)、多灶性(P<0.001)、被膜侵犯(P<0.001)、腺外浸润(P<0.00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001)、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P<0.001)、BRAF基因突变(P=0.038)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癌灶单双侧(OR 1.804,P=0.046)、多灶性(OR 3.052,P<0.001)、被膜侵犯(OR 2.072,P=0.010)、腺外浸润(OR 3.820,P=0.00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OR 5.807,P<0.001)、合并桥本(OR 3.416,P<0.001)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随访期间,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喉返神经损伤病例,有3例患者于术后1年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灶,予再次手术治疗并行碘131同位素放射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年龄、性别、癌灶单双侧、肿瘤最大径大小、多灶性、被膜侵犯、腺外浸润、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合并桥本甲状腺炎、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对于有双侧腺叶均有癌灶、单侧癌灶个数大于等于2个、癌灶被膜侵犯、癌灶浸润腺外脂肪、肌肉等组织、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或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那么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更大,应该更加仔细评估,于术中采取积极的方案,为患者带来更优解。
其他文献
背景腹腔镜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首选方式之一,对于T3期以内的直肠癌,腹腔镜下病灶定位困难,而内镜染色标记是常用的术前定位方法。纳米炭是国内常用的标记染料,在注射前常需生理盐水粘膜下注射形成缓冲水垫,以降低纳米炭透壁注射的风险。内镜染色标记的缺点是生理盐水水垫消退快,浆膜面染色黑斑面积大,影响内镜操作和术中病灶准确切除。玻璃酸钠是一种粘弹性高的溶液,用于人体没有毒性,是内镜治疗常用的粘膜下注射溶液之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起病隐袭,确诊时通常分期较晚,此时干预效果不佳、预后差,因此寻找肝癌的新型生物学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存在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着丝粒蛋白M(Centromere Protein-M,CENP-M)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HC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
目的:分析胸腔镜辅助全喉咽食管切除术的手术情况,近、远期并发症,术后恢复,长期生存随访等方面,探讨多学科合作下胸腔镜辅助全喉咽食管切除术治疗下咽颈段食管癌可行性,总结手术处理经验及生存疗效观察。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全喉咽食管切除术的食管下咽癌3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病理、近、远期并发症,随访生存率,探讨多学科合作胸腔镜辅助全喉咽食管切除
目的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起病隐匿,侵袭性强,进展快,发现晚,缺乏有效治疗,5年生存率不到10%。早期发现、提高生存期是PC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外泌体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参与癌细胞生长、迁移的调控。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在PC病理类型中最多见
【目的】探究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术后同步放化疗一线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一些数据和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检索标准为:患者年龄为18-70周岁之间;患者首次手术病理确诊为恶性胶质瘤,即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分级为Ⅲ级或Ⅳ级;既往接受过不超过1次手术治疗;ECOG(E
研究目的探讨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定量参数对晚期肺腺癌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早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1周、治疗后2-3周、治疗后14-15周行DECT检查。根据RECIST V1.1标准选择靶病灶102个,导入后处理系统,由两位医师分别在碘图上选取感兴趣区域(ROI)并测算数据:(1)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手术治疗前评估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探索MRI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癌并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研究宫颈癌患者术前的MRI资料,分别从MRI上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平均ADC值和e ADC值、最大ADC值等方面评估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并通过术后的病理结果
目的分析无功能肾上腺意外瘤(NFAI)的临床特征,并研究其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内分泌科的47例NFA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首诊原因、合并症、生化指标、内分泌相关激素检测、心脏彩超、双侧颈动脉彩超、影像学检查、随访情况,分析NFAI患者的临床特征。2.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内分泌科和泌尿外科行腹部影像学检
背景及目的: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为肝脏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为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术后预后较差,故探索其预后相关因素有重要价值。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对于ICC患者的预后价值尚不明确,且目前针对术前ICC患者是否存在MVI的预测相关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MVI对于
目的: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容易发生肝外转移,一旦发生远处转移则预后不良。本研究旨在分析肝癌根治术后肝外转移发生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肝癌患者共1133例,根据有无术后转移将患者分为A组(肝外转移)136例,B组(无肝外转移)997例,临床病例资料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进行,按7:3比例选取训练组和验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