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外历史纲要》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yun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以来,依法治国战略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加强法治建设,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符合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历史新课标对学生法律素养的要求,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法治意识的形成基于对法治的正确理解与认同,是个体就法治的功能、原则、要求等形成的认识,主要包括权利义务意识、公平正义意识、法律权威意识三部分。高中生由于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和生活环境的相对闭塞,法治意识表现出特殊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在《中外历史纲要》教科书中有丰富的法治意识教育素材。教师在《中外历史纲要》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要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精读悟透教材内容,以法治意识培养为逻辑主线,择取有关的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细化宏观目标;要依据情境创设的兴趣性、递进性、适用性原则,合理确定情景创设的方式,提升情境创设效果;要高度重视史料实证,选择真实可靠、具有适用性、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史料,在历史书籍中、互联网络中、现实生活中深入挖掘史料,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提供让人信服的历史事实,提升史料实证教学实践的成效;要充分挖掘文献资料中的法治意识教育资源,利用影视资料中的法治意识教育资源,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法治意识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丰富教育内容。此外,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必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要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避免枯燥的知识灌输,提高教学效率;要巧用课堂辩论,帮助学生直观体验法治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寓教于乐,建立正确的法治思维,浓厚班级学习氛围;要精心设计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对法治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促进知识的拓展延伸、衔接过渡,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法治意识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学生自身等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参与,形成教育合力。历史教师要注重与语文、政治和地理等学科协同实施法治意识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充分发挥家庭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提升法治意识培养效果。
其他文献
2014年起国家实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高考政策正式实施。此后各省市的高考改革相继展开,2021年高考改革也过渡到了新时期,高考化学试题发生了变化,试题的研究也成为了化学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其研究成果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2021年全国乙卷和湖南、河北省的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对三套化学试题进行横向比较分析。
学位
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时代新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要把传统的“讲授型”学科课程转变为“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将发生巨大转变,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既是满足培养具备核心素养时代新人的需要,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青少年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起点,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汗和智慧。建党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具有鲜明的先进性、时代性,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凝练和升华,且建党精神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是一种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将其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
学位
教材是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参考资料,是课程理念的反映。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作为育人主旨。从化学教材栏目的设置上,能够明显地看出对于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初心。在人教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中设定了丰富而多元的栏目,栏目既是化学课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对正文内容进一步的丰富与扩展,它给课程创造了更多的情境与素材,因此重视并认真挖掘栏目对发展
学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教育事业放在了战略性发展的重要地位,国家、社会、人民也对教育更加重视,对教师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内蒙古各教育单位招收的体育教师多来自省内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九所高校,高校会安排学生进入学校进行教育实习,既可以巩固理论知识,也可以丰富实践经验。但是,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内蒙古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的发展与进步。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学位
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它为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载体和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游”与“学”难以很好结合的问题。项目式学习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能提升学生的体验深度,保障研学质量。本文在项目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为研究方法,以基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乡土地理资源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设计为研究内容,为当地
学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2014年提出后,在党的十九大上被写入党章。这一重要理论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开展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各级各类学校应重点开展的教育内容。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为立足点,从必要性和可行性、内容、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四方面展开论述。从必要性看,铸牢高中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学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
学位
在地理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与我国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逐渐成为地理教育研究重点,其中对落实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的研究更是地理教育研究的核心点。因此,本文以提升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为目的,对人教版与湘教版中的活动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长处与不足,从而得出相应的教学优化设计与教材的改进建议,促进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提升。选定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湖
学位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指出学习地理可以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能够帮助人们明确问题、促进能力发展,也能针对影响生活的问题提出对策。《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在学生发展方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学会解决现实问题,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高中人文地理重点关注人类生产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而乡土地理与学生的
学位
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的颁布,国家教材审查委员审查通过5个版本的新版地理教科书。本文以2019年出版的人教版和中图版高中地理第一册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以地理教科书难度为研究内容,以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为研究方法,以认知发展学说、多元智能学说等为研究理论,基于静态难度评价模型对地理教科书难度进行定量研究,以期为使用者、编写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建议。这不仅仅有利于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