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苏拉宫满族的文化变迁与民族认同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anchao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曾统治中国长达278年的民族,满族在民族构成、民族文化、民族认同上受到以八旗制度为代表的系列独特制度的深刻影响。辛亥革命期间,满族由统治民族变为被歧视和排斥的对象,在这场反满浪潮中扮演与汉族对照的“种族的他者”。迫于压力,许多满族人将民族身份改为汉族。在50年代开展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工作”中,由于满族零散分布的特点和某些历史原因,对于满族成员的调查和统计存在一定漏洞。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满族人口总数为1038万余人,在55个少数民族中位列第三。如此庞大的一个民族,其文化却与汉文化日渐趋同,满族成员面对文化变迁将如何强化对本民族的认同?满族认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立足于伊犁满族及苏拉宫满族口述史,以伊犁苏拉宫满族村的社会变迁为主线,研究苏拉宫满族群体在历经历史断层、社会变迁、文化涵化之后,如何在身份错乱边缘进行文化重构与民族认同。文章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就国内外族群认同理论及国内满族认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对伊犁苏拉宫村进行简要介绍;第一章苏拉宫村落史,根据现有史志资料和村民口述尽可能客观、全面地描述苏拉宫早期生计模式,还原伊犁九城以及各旗屯分布图;第二章族际互动与混合文化的生成,以文化变迁的视角归纳苏拉宫多民族互动和文化涵化的主要形式,为第三章奠定基础;第三章身份困惑与民族认同重构,首先通过案例展现苏拉宫满族身份困惑的表征,进而从历史记忆、节日展演、通婚排序等三个方面再现苏拉宫满族群体的民族身份表达,并探究苏拉宫满族如何通过精英指导来完成文化重构,强化本族文化与异族文化的边界;结语部分对满族身份与苏拉宫模式进行思考,针对当前民族识别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从民族身份、民族认同的地方性知识建构、苏拉宫满族认同的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其他文献
【正】 第四届全运会三级跳远决赛结果,内蒙古年轻运动员许宁以15.93米的成绩夺得银牌,这是颇为出人意料的。在此以前,许宁的成绩并不突出,他的最好成绩是15.66米,只能排在第
单元迁移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七律·长征》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程;《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
1998年8月29日,一个珍藏在笔者心中的特殊日子。就是在这个日子里,全面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时,以零票反对获得通过。13年来,伴随着经
在很多人眼中,农民没知识没文化。语言没有亮色,穿着打扮更不入流……可是.农民却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仔细想想,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得开农民?离开了吃和穿,我们又怎能在世界上
“遵守廉政准则保持清正廉洁,时刻告诫自己远离金钱诱惑,勤勤恳恳工作健健康康生活,送上廉政短信祝福平安快乐”。这是本溪市国土资源局纪检组长赵振宏在春节来临前,给全局处级以
单元迁移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编排意图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二是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NEPCON China/EMT China 2006)于2006年4月4~7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顺利举行,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650余家展商报名参加了展会。本次
日本产业经济新闻报导指出,在世纪换机潮流下.市场预期消费者对电视的需求将逐渐由传统彩色映像管电视(CRTTV)转换至大尺寸平面电视换机需求,带动厂商积极开发相关技术。在各种技
【教学内容】听生活中的声音,写声音背后的故事。【教学目标】1.用心灵去倾听,感受声音背后的情境,并还原情境。2.尝试借助声音的反复来表现感受的变化,表达情感。3.引导学生
近日,以“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为主题的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管理工作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大会紧扣当前国土资源领域面临的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