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盾构下穿既有高速铁路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z3060750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快速、便捷、方便、舒适、占地少、载客量大以及运营安全等特点作为支撑城市正常运行的大动脉在全国各大城市得到了迅速大规模的发展。同时,经过高速铁路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我国已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两者的线路在特定的空间位置不可避免地产生交叉。为了减少土地占用和对既有交通的影响,同时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下穿既有高铁线路成为主要形式,但下穿施工会导致既有高铁线路变形,产生轨道不平顺等现象,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乘客的舒适性,并给列车运行安全带来隐患,同时列车的运行会给下穿施工和隧道的运营带来激扰,对两者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某城市轨道盾构下穿既有高铁线路为工程背景,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盾构开挖施工进行了仿真,研究了开挖沉降规律;并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辆-轨道-路基-下穿隧道耦合精细化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隧道开挖施工、运营与既有高速铁路线路列车运行的相互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大尺度、精细化、接近工程实际的无砟轨道-路基-地基开挖模型和车辆-无砟轨道-路基-下穿隧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丰富的岩土材料本构模型,建立了无砟轨道-路基-下穿隧道实体模型,利用生死单元技术模拟土体开挖、管片安装、盾尾脱空、壁后注浆等盾构施工过程;依靠轮轨动力学原理,通过Explicit模块罚函数接触属性建立车辆-无砟轨道-路基-下穿隧道耦合动力学模型。(2)揭示了盾构开挖过程中既有高铁轨道结构的沉降规律并考虑不同埋深和开挖半径的影响基于所建立的无砟轨道-路基-地基开挖模型,研究了盾构开挖至距高铁线路不同位置处,既有高铁轨道的沉降规律,并对不同隧道埋深、不同开挖直径的工况进行沉降规律对比分析,结合现有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对开挖导致的不均匀沉降进行评估。(3)分析了盾构开挖至不同位置处和不同速度的高铁列车通过时既有轨道结构和下穿隧道的动力响应在所建立的车辆-无砟轨道-路基-下穿隧道模型基础上,将盾构施工导致的不平顺赋予给无砟轨道结构,探索开挖至距既有高铁线路不同位置处列车运行时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并对不同速度列车运营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各车辆系统动力指标均在安全范围之内。(4)研究了开挖离缝扩展后各结构的动态响应规律在ABAQUS模型中,离缝区域之外轨道板与砂浆层设置tie绑定接触属性(模拟实际中的“粘结”作用),在离缝区域采用铁路通用的正弦曲线模拟层间离缝,分析了0~15mm离缝量下各结构层的动态响应。
其他文献
血清学检测方法因其快速、安全、高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布鲁氏菌病的检测和诊断。本文通过对保存的226份牛、羊血清样品同时使用试管凝集法与微量凝集试验进行检测并比较分
CdO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抗氧化、高温稳定性好、原材料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在高温热电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本论文首次研究了元素双掺、纳米复合、多孔结构对CdO多晶
印度农业保险起步早,发展较为成熟。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如国家牵头,制订全面规划,保险主要通过金融和贷款机构进行。国家对小农和边际农交纳的保险费实行补贴等。由于中国与印度
现代雷达和导引系统要求发射信号具有低相位噪声和高频率稳定度,这对本振信号源的技术指标和小型化提出了极高要求。随着晶体振荡器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在我们很容易获得频率稳
“就近入学”这一法律术语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度成为各方论者和某些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解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和理论支撑。这里
随着电力电子设备日趋复杂化,电子设备中存在的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问题逐渐凸显,并已经成为电子设备及系统的严重威胁。静电放电具有高电位、强电场、瞬
本文以民营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者面临的职业发展困境为切入点,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从“术”的层面到“道”的层面的转移的能力素质要素,并基于此规
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是指在制作完成后仍然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其特性和功能的集成电路。自被推出以来,FPGA发展迅速,被广泛运用到电子工业的各个领域。FPGA的结构控制着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认知功能障碍。AD在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神经细胞内的神经纤维缠结
盲波束形成不需要参考信号,而是利用用户信号自身的特性进行波束形成,是克服共信道干扰,实现多用户波束形成的有效方法之一,在雷达、声呐和无线通信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