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复杂网络上的疾病传播行为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规模的复杂化和结构的多样化,多层网络模型逐渐被用于分析更加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中多层相依网络中的传播动力学问题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成为该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多层复杂网络中的疾病传播往往是借助于媒介的作用在多个种群之间相互传播,这种跨层的疾病传输方式更能体现现实社会中频繁、复杂的疾病传播行为。为更真实准确的探索传染病在不同群体之间的传播轨迹,构建切合实际环境的网络模型是非常关键的。基于该研究思路,构建了三类符合现实环境的三层网络模型,并对其上的疾病传播模型以及抑制疾病传播的免疫策略进行了研究,为现实社会中的跨层类传染病传播行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了三层复杂网络上疾病传播模型的构建方法。利用三层网络层间的连接方法和最优性质,重构了具有较强传播能力的网络。针对疾病信息在多层网络模型中传播的条件、速度和扩散范围等问题,提出了基于SIS机制的三层疾病传播模型。重点分析了不同结构特性对于疾病传播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三层网络层间连接概率是影响疾病传播最关键因素,随着层间连接概率增大,疾病传播速度加快,感染数目剧增。其次,不同的模型构造参数也会影响疾病传播。(2)研究了三层复杂网络上疾病的跨层传播特性。针对疾病在不同网络群体之间的传播轨迹,分析了疾病的跨层传播阈值。理论结合数值仿真得出:全局网络平均度值越大,传播速度越快,感染范围越广;单层网络的传播阈值大于全局网络的传播阈值,即三层复杂网络中,全局传播情况更为明显。(3)研究了中介层免疫策略。针对疾病的跨层传播特性,提出了基于中介层特性的免疫策略。结合实验仿真得出:通过在中介层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不仅有效地抑制了疾病的传播范围,同时降低了疾病的传播速度。
其他文献
多年冻土是寒冷地区复杂能量平衡的产物。其水热变化特征对于高寒生态系统、寒区水文过程、气候变化以及地面路基建设工程等均有深远的影响。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生显著退化,进而导致多年冻土区水文地质环境、生态系统、水文循环过程以及地气系统间的能水动态发生显著变化。准确表征多年冻土区土壤水热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多年冻土变化情况和理解其
鉴于全球电动汽车使用量的增加,人们对续航里程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发展高能量密度,安全可靠的电池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由于有限的理论能量密度,以石墨为阳极的传统锂离子电池(LIB)的能量密度(372 m Ah g-1)不再能够满足未来高容量电池的需求。金属锂(Li)高达3860 m Ah g-1的理论容量以及低负电化学电位(vs.标准氢电极为-3.04 V)和极小的密度(0.534 g cm-3)被视
干旱和盐渍化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盐生旱生植物长期生存在戈壁荒漠等恶劣环境中,拥有独特的抗盐耐旱机制,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将为牧草及农作物抗逆性改良提供理论基础。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是柽柳科红砂属的一种极度耐盐抗旱半灌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是荒漠植被中的优势种。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Na Cl胁迫和渗透胁迫下,红砂的盐腺表面均存在Na+的外排和H+的内流,尤其是在渗
目的:了解新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现状,得出的结果探讨相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发展新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搜索和收集与该研究相关的论文研究、调查结果及政府文件等资料。使用中国知网、Pubmed等网络数据库进行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搜索和筛选比较。翻阅2017年-2019年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新疆统计年鉴》等,收集汇总与新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有关的资料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 C)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
目的通过对6-14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D单中心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该年龄段儿童血清维生素A、D水平及营养状况,同时探讨儿童性别、患病情况、家庭情况、服用维生素补充剂情况、户外运动时间及饮食情况等因素是否影响儿童维生素A、D营养状况。为儿童维生素A、D缺乏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更有利于儿童科学合理补充维生素A、D及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于沈阳医
目的:1.分析心脑共患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2.探讨心脑共患疾病患者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CHD)、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共5830例患者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心脑共患组和单纯冠心病组、单纯脑血管病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特征指标和住院经济学评价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双酚A(Bisphenol A,BPA)是塑料树脂类产品生产中的重要物质,也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工业化学品之一,但是其对生物体的危害作用不能忽视。现有研究表明,BPA能够穿过血脑屏障对发育中的大脑会产生神经毒性作用,进而对其的行为、认知产生影响。谷氨酸(Glutamate,Glu)是突触间隙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其含量的稳定对神经冲动传导至关重要,一些研究已证实,机体暴露于BPA能改变海马组
土壤盐渍化会对植物造成离子失衡、渗透胁迫和氧化损伤等多种危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限制土地资源利用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为了适应严酷的盐渍荒漠环境,长期生长于这类环境中的植物进化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抗盐机制。对这些特有物种的抗盐机制进行探究,挖掘关键的盐响应基因,将为农作物和牧草的改良奠定理论基础。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长期生长于极度贫瘠的盐碱荒漠地区,是一种典型的盐生植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亚慢性铝暴露大鼠,模拟人类婴儿从出生到成年期铝暴露情况,探究氯化铝对Wistar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究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histone acet yltransferases1,HAT1)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s2,HDAC2)表达情况以及组蛋白H4,乙酰化组蛋白H4K12(acH4K12)蛋白含量,探究亚慢性铝暴露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