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主要通过语言起作用。用户通过每条140字的只言片语,构成了整个微博的庞大网络。2006年第一个微型博客服务网站Twitter出现。2012年,Twitter已有超过五亿注册用户,每天可生成超过三亿四千万条微博。2012年新浪微博用户已超过五亿零三百万,每天生成大约一亿条微博。在微博的特殊语境下,信息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规模进行传播。 学界对于微博的研究尚不成熟,主要集中在传播学领域,针对微博语境的研究更是鲜有人问津。在语言学领域,已有学者针对网络语言展开了研究,但很少有人以微博作为研究对象。然而实际上,微博已经成为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网络俚语。笔者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索微博语境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以Twitter的语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新浪微博作为对比,从中收集案例进行分析。罗列了作者收集的数据,包括一些典型微博和俚语,并以此为基础对微博语境的各种元素进行了分类。本研究的问题为如何建立微博语境脚本。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尝试将认知语言学中的脚本理论应用于微博语境分析,划分微博语境层次,建立微博语境认知模型,探索微博脚本,为各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微博语境的认知模型,二是该认知模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本研究的结论包括五个方面,主要为微博语境脚本的建立以及微博语境层次的划分。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了微博典型案例,丰富了微博研究,同时丰富了网络语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