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Codivillayu完成第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PD是治疗胰头癌、壶腹周围癌等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该术式切除器官多,涉及范围广,胃肠道重建过程复杂,术后并发症多,是公认的最具挑战的手术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y,MIPD)逐渐应用于临床,包括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RPD)。早期阶段由于微创技术的不完善、腔镜下消化道重建步骤复杂且困难等原因,MIPD并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其手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也被不少学者质疑,但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成熟、器械的改进及外科医生经验的积累,使得MIPD在一些综合的医疗中心成为常规或者首选手术方式,其手术适应症也被逐渐证实与开放手术方式几乎相同。为了进一步探讨MI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MIPD的学习曲线,本课题通过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风险、近期疗效、经济效益等来综合评估两种手术方法,并以此为微创外科及快速康复外科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PD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入组患者分成OPD组和MIPD组,MIPD组包括腹腔镜(LPD)和机器人(RPD)两种方式。主要观测比较指标:1.术前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总胆红素、白蛋白、血红蛋白、麻醉分级、有无合并症;2.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3.术后情况包括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胰瘘(B+C级)、胃排空障碍、胆瘘、术后出血、90天内死亡)、再次手术以及30天内再入院发生率;4.病理相关资料包括肿瘤类型、肿瘤直径、R0切除率等;5.经济效益包括住院总花费、手术花费、耗材花费。此外,采用累积求和分析法(cumulative summation,CUSUM)探究MIPD的学习曲线,并根据学习曲线节点对MIPD进行前后分组并比较相关临床资料。运用Metlab以及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最终共185位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OPD组107位,MIPD组78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OPD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IPD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R0切除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要优于OPD组,术后出血和再次手术发生率高于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胰瘘、胆漏、胃排空障碍、90天内死亡、30天内再入院、Clavien-Dindo3/4级并发症发生率、肿瘤类型、肿瘤直径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IPD组患者的手术花费、医用耗材花费、住院总花费均高于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中心MIPD的学习曲线在51例后出现明显持续下降趋势,前后对比发现,手术时间和再次手术发生率较前缩短和降低(P<0.05),住院花费、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胃排空障碍、Clavien-Dindo3/4级并发症发生率较前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OPD和MIPD具有相似的适应症和安全性。与OPD相比,MIPD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R0切除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住院花费、手术时间、术后出血和再次手术发生率高于OPD组。通过手术学习曲线节点之后,MIPD患者的住院花费、术中和术后情况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尤其体现在手术时间、再次手术发生率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上,与OPD患者接近或者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