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场所·记忆——拉斐尔·莫内欧建筑类型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_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将位于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如何恰当地处理来自各个方面的设计要求,适应环境,对话历史并实现自我的时代价值,将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的难题。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拉斐尔·莫内欧的建筑实践作品,在城市复杂历史环境中恰当地处理了与场所环境、历史记忆、人文背景的关系,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与肯定。同时,莫内欧的建筑类型学设计方法因与历史、文化、场所有着紧密联系,为解决复杂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文首先梳理了莫内欧建筑事业的发展历程,归纳其作品与理论的特征,厘清类型学概念。通过研究拉斐尔·莫内欧的建筑作品与理论,探讨类型学设计过程类型抽象和场所化两个阶段的设计方法。第一,在设计原型的抽象过程中,从历史记忆和地域现实环境中寻找类型意象的“图式”,之后运用例举罗列、类比方法,分析其内在形式结构,抽象出反应本质的形式特征原型。第二,场所化过程将抽象的原型带入到了一个现实场所中去,对场地中的各种条件予以恰当的回应,使建筑适应环境的要求,满足功能的需求,并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特色。然后,通过对莫内欧完成的两个重要案例进行类型学设计的重点解读和分析,用图解分析方式,研究在完整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对原型的多重抽取与组合,以及综合应对复杂环境与功能的场所化设计。  最终得出一种对场所、历史等条件进行形态结构研究的类型学设计方法,以及对当今建筑设计的启示。实现建筑设计对历史记忆的延续与发展,对场所环境的整体协调,以及对社会民众的人文关怀。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国力的增强,居民的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日益高涨,这就促使中国功能性的建筑(如音乐厅、影剧院等)的加速建设,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功能性的建筑已
北京的门头沟区因地处山区,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外界环境影响少,还是延续了一种相对缓慢地内部演变方式。村落建设上没有遭到严重破坏,村落空间、村落格局基本保持原汁原味,
学位
闽南地区是非常有地域特色的地区。提到闽南地区一般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色彩绚丽的红砖建筑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红砖就是闽南地区建筑的标志和象征。在闽南地区,红砖有着
自然山水作为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在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自然生态环境,从而导致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够、城市结构与自然山水格
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东西方研究者研究的内容,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总结出众多有关城市空间设计的建筑场理论,这里有奥地利建筑师卡米洛·西特(Camillo Sitte1843~190
城镇体系是客观存在的复杂系统,具有自发性、成长性的特质。正因为此,它不可能自动调节,形成合理、高效的体系。而城镇体系规划与研究正是通过研究城镇体系发展的内在规律,进
随着传播技术、媒介工具的发展以及传播速率的加快,传播模式从单一趋向复杂。人类的认知能力与“阅读”习惯受其影响,逐渐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认知的注意力及审美需求也发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中国城市化进度加快,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为中国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
中国城市在经过了30年的急速发展后,正在经历着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转型,立足于品质、活力和民生,强调“内涵式发展”的存量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历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