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段更新中公共空间的使用后评价研究——以天津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fox_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城市在经过了30年的急速发展后,正在经历着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转型,立足于品质、活力和民生,强调“内涵式发展”的存量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历史地段中的公共空间因能集中反映城市自然景观演变、历史文化发展和人文精神,成为城市价值的凝结,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今天,在以移动互联网和体验消费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如何营造具有城市特色、能够激发城市活力的公共空间成为城市历史地段更新的关键着力点。过去对建成环境的评价走的多是专家路线,专家的意见固然重要,然而随着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不断深入,在历史地段更新中,除了自上而下的改造策略之外,我们更需要从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和使用需求角度来了解公众对于公共空间改造的使用后评价。  本论文以天津为背景,综合考虑公共空间规模、更新改造完成时间以大小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选取先农大院(商业类历史地段)、棉三创意街区(产业类历史地段)和睦南公园(居住类历史地段)作为三种不同类型历史地段更新中公共空间的代表性案例。由自下而上的使用者角度,从基于POI数据的主观评价、满意度评价和使用方式评价等三方面,综合运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社会学、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对所选案例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注重在真实场所和生活情境中分析心理、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全面考察历史地段中的公共空间是否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为历史地段中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体系的完整建构提供必要依据,并据此进一步结合使用者需求提出城市历史地段中公共空间的保护更新策略,从而为设计优化和管理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已经成为试验田性质的存在,主要任务是对外开放经济和在内发展经济,既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使城市内部空间的架构更加合理。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国力的增强,居民的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日益高涨,这就促使中国功能性的建筑(如音乐厅、影剧院等)的加速建设,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功能性的建筑已
北京的门头沟区因地处山区,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外界环境影响少,还是延续了一种相对缓慢地内部演变方式。村落建设上没有遭到严重破坏,村落空间、村落格局基本保持原汁原味,
学位
闽南地区是非常有地域特色的地区。提到闽南地区一般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色彩绚丽的红砖建筑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红砖就是闽南地区建筑的标志和象征。在闽南地区,红砖有着
自然山水作为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在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自然生态环境,从而导致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够、城市结构与自然山水格
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东西方研究者研究的内容,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总结出众多有关城市空间设计的建筑场理论,这里有奥地利建筑师卡米洛·西特(Camillo Sitte1843~190
城镇体系是客观存在的复杂系统,具有自发性、成长性的特质。正因为此,它不可能自动调节,形成合理、高效的体系。而城镇体系规划与研究正是通过研究城镇体系发展的内在规律,进
随着传播技术、媒介工具的发展以及传播速率的加快,传播模式从单一趋向复杂。人类的认知能力与“阅读”习惯受其影响,逐渐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认知的注意力及审美需求也发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中国城市化进度加快,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为中国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