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红砖在建筑中地域性的表达特征分析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_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南地区是非常有地域特色的地区。提到闽南地区一般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色彩绚丽的红砖建筑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红砖就是闽南地区建筑的标志和象征。在闽南地区,红砖有着多种式样,更有独特的烟炙砖,而且闽南地区的红砖大厝展示了红砖作为建造材料在建筑中的使用,红砖广泛使用在闽南的建筑中,主要起装饰的作用,还起到一部分承重的作用。闽南的红砖装饰非常有地域特点,各种图案都充满了美感。   而随着全球化的传播,反对全球化的地域主义也逐渐兴起了。本文论述了在全球化发展下的地域主义以及相关的设计理念,阐述了有闽南地区特色的红砖及砌筑手法,结合实例,分析了闽南红砖在现代理论下的在建筑中的地域性表达特征,并展望了闽南红砖将来的发展方向。   论文大体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包括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介绍相关的概念、理论及研究现状,并阐述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意义,提出研究目标,即对闽南红砖砌筑的研究,归纳出现代闽南红砖的地域性表达方法。   第二部分介绍地域主义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以及相关的场所精神的理论的阐述,来作为分析闽南红砖以及砌筑手法的指导思想。   第三部分介绍闽南地区的人文环境和闽南地区有特色的红砖建筑等,以说明红砖在闽南地区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并发掘出红砖在闽南地区的文化意义。   第四部分通过前面所叙述的地域性思想和创作手法和场所精神的定义,结合实例,来归纳,总结和分析红砖在闽南地区的地域性表达特征。   第五部分为对红砖在闽南地区发展的展望。
其他文献
城市地标空间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一部分,是一个城市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度凝练的区域。城市的特征形象,经济程度、政治地位和历史文脉都能在城市地标空间得到集中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逐步从单一化的功能走向多种功能的交通综合体建筑。作为轨道交通综合体的类型之一,区域中心型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子系
位于浙江省苍南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壮所城,保有明代海防抗倭设施体系,是在卫所制度框架下形成的防御性设施,具有很高的史证价值。如何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成为本
目前,全球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民族建筑受到巨大冲击,传统民族建筑被同化现象日趋严重。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选取了中国云南(傣族)传统民族建筑与老挝(琅勃拉邦)传统民
本文以“苏式”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从西方建筑学理论——符号学的角度对“苏式”公共建筑进行归纳和分析,在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意识形态和建筑理论思潮的充分研究基础上,深入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即地铁,是城市地下交通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合肥于2016年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至今已有两条线路投入使用。合肥轨道交通十字架线路形式已基本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已经成为试验田性质的存在,主要任务是对外开放经济和在内发展经济,既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使城市内部空间的架构更加合理。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国力的增强,居民的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日益高涨,这就促使中国功能性的建筑(如音乐厅、影剧院等)的加速建设,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功能性的建筑已
北京的门头沟区因地处山区,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外界环境影响少,还是延续了一种相对缓慢地内部演变方式。村落建设上没有遭到严重破坏,村落空间、村落格局基本保持原汁原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