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急物资是支撑应急管理的基础性资源,应急物资保障的效率直接影响应急管理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在多灾种并发情况下,应急物资需求大幅度增加,仅依靠政府储备是无法有效满足需求的,同时应急物资是分散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归属于不同的主体,如何快速、有效地动员这些资源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全灾种全过程的视角出发,界定应急物资保障的参与主体,通过对主体行为和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深化对主体行为的认识,提出主体间激励机制建设的合理建议,为应急物资保障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在分析了我国应急管理具有党政主导、多主体协作,分类别、分部门管理和属地为主、分级管理等特点的前提下,从储备、筹集以及运输三个方面对我国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进行现状分析,从系统的角度将全灾种全过程应急物资保障参与主体分为决策主体、执行主体和供应主体三类,同时在对主体职责和行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参与主体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和合作博弈关系。其次,构建了决策主体、执行主体和供应主体间的双层委托代理模型,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作为代理方的主体其行为受委托人激励水平、自身边际收益以及固定收益的影响,在监督机制下,作为代理方的主体会相对付出更多努力,但同时过高的监督也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同时,通过动态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中,构建主体间长期稳定的关系更有利于整体效益的提高。第三,以执行主体和供应主体(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两者间的合作博弈模型。通过联盟稳定性分析、收益分配方法的确定,分析了在合作条件下联盟的组成及其稳定性,并对影响联盟稳定性的变量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在执行主体和供应主体的合作中,首先要根据所需储备应急物资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供应主体(企业),其次,要有透明的政策确定之间的合作模式,选择合适的预付比例和补偿比例,兼顾整体效益和供应主体(企业)参与的稳定性。最后,在对参与主体行为分析及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主体间多目标的、动态的激励机制的建议,根据主体的具体特性采取相对应的有效激励方式。同时,激励机制的顺利运行需要完善的组织建设和健全的制度保障为支撑,本文以此为出发提出具体建设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