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育年限对落叶阔叶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机理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对遭干扰并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封育措施进行生态恢复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但是退化的亚热带森林能否恢复,需要多长时间能恢复到未退化的水平还存在争议,且实施封育措施后,其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及影响机制也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以老龄林(无人为干扰时间>100年)为对照,选择全封育0-1年、5-6年、11-12年、20-24年、28-34年的退化亚热带落叶次生阔叶林作为研究对象,检验封育年限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组成结构的影响,揭示植物-土壤微生物-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地上地下的多元关系以及调控生物多样性随封育时间变化的一些路径。主要结论如下:(1)封育年限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植物多样性在不同封育年限中存在显著差异。乔木层植物多样性封育初期快速恢复,在封育5-6年和20-24年分别达到峰值。林下灌草的覆盖度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显著减少;封育28-34年灌木层丰富度较高,草本层均匀度和Shannon指数最低。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封育年限内植物多样性显著恢复,但过长的封育年限并不利于植被的恢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碳代谢功能多样性在不同封育年限中存在显著差异。细菌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呈现了不同的变化规律。细菌多样性指数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真菌的多样性指数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呈现“双峰”变化,在封育5-6年和20-24年达到峰值;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随封育年限增加而不断增加。(2)封育年限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物种组成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植物群落组成在不同封育年限中差异显著。不同封育年限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和种间数量比例差异显著。指示物种在封育初期是喜阳的物种,在封育28-34年变成耐荫和低养分需求的物种。封育早期的优势物种以枫香(IV=0.55)为主,后期以四照花(IV=0.24)和枫香(IV=0.35)为主。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在不同封育年限中差异显著。老龄林中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封育28-34年的相似,但与其他封育年限显著不同。封育0-1年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与封育28-34年的相似,但与其他封育年限显著不同。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的封育年限都存在一些指示菌种。(3)环境资源可用性与异质性对封育年限呈现了不同的变化规律环境资源可用性(光可利用性、土壤理化性质)与异质性(光异质性、基质多样性)在不同封育年限中差异显著。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0-10cm土层中土壤碳、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碳氮比、有机质、含水量不断增加;土壤pH、土壤容重和土壤磷含量则不断降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和有效氮、有效磷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土壤基质多样性先减少再增加;光的可利用性和异质性出现波动变化,但总体上呈减小趋势。(4)驱动植物群落结构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封育过程中变化的关键因子影响不同封育年限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差异的关键因子是土壤碳和氮。影响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关键因子是植物多样性和树种组成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乔木胸高断面积、灌木覆盖度、草本覆盖度、树种组成、土壤中碳、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有机质、碳氮比、微生物量碳氮比、土壤含水量、容重和pH是影响土壤细菌门水平上物种组成变化的驱动因子。乔木丰富度、均匀度、土壤基质多样性、土壤有效磷和有效氮是驱动土壤真菌群落组成门水平上变化的关键因子。(5)植物-微生物-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封育过程中,植物、土壤微生物与环境资源相互影响。上层乔木多样性是驱动林下植被和光资源的重要因素。不同封育年限土壤理化性质和基质多样性均受到群落内乔木胸高断面积、林下植被盖度、植物多样性以及优势树种组成的显著影响。基质多样性受到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和树种组成的影响。林下灌木层覆盖度、丰富度、均匀度和草本层覆盖度受土壤性质显著影响,而灌木层均匀度只与土壤容重和有效钾显著相关,草本均匀度只与基质多样性显著相关。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受到木本植物多样性和基质多样性的显著影响。细菌Shannon指数随着灌木丰富度、乔木均匀度的增加而增加。真菌Shannon指数随着乔木丰富度、均匀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灌木丰富度的增加先增加再减少。真菌Chao1指数随着乔木丰富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AWCD受到乔木层丰富度和均匀度的影响显著。影响微生物对31种碳源代谢差异的关键因子是细菌、真菌、乔木的多样性以及灌木覆盖度。(6)草本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一些调控路径上层植物多样性既直接影响草本植物多样性,也通过光的可用性和基质多样性间接影响草本植物多样性。树木本身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低,但会通过环境产生间接影响。土壤碳氮比、乔木胸高断面积、灌木覆盖度可以解释驱动细菌多样性变化影响因子的74.8%,而土壤pH、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有效氮含量可以解释驱动真菌多样性变化的63.2%。总之,封山育林的生态恢复措施显著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封育过程中变化的资源可用性与异质性是驱动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关键因子,植物-土壤微生物-环境资源之间存在复杂的多元关系。为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在封育措施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和影响机理增加了新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学位
猪肉品质和母猪繁殖性能下降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发安全高效的绿色饲料添加剂用于生猪健康养殖已成为国内外养猪业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研究了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对育肥猪肉品质和母猪繁殖性能的调控作用,并通过测定血浆生化参数、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探讨其作用机制。选取70日龄、平均体重为3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80头,随机分为8组,包括对照组(饲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79~2018年均增长率达9.4%。与此同时,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农业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乡镇企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四个方面,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主要来自于现代农业
学位
斑马鱼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动物,与人类从基因层面到器官层面均具有高相似度,在发育学、病理学和毒理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斑马鱼的活体成像对于长期监测其不同器官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开发无标记、高分辨率、大视场、大成像深度的斑马鱼活体光学成像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光学相干层析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可无标记实时地获得样品的高分辨率、大视场
生猪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能否有效运行是检验食品安全战略的试金石,也是保障猪肉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猪肉消费国,猪肉产品的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更关乎人们的生活品质。在食品安全战略背景下,如何保障生猪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发挥成效,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证生猪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有效运行,减少生猪产业链环节中出现安全事件,降低猪肉安全问题发生几率,成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我国生猪质量安
中国古代诗歌词曲和音乐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密。音乐性是词重要的艺术特征。词调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与文学之词相配合的特点。明清词调音乐作为词乐的历史形态,与传统词学研究紧密相关。词调音乐是词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与词的文学研究共同构成词学研究的有机统一体。明清词调音乐既有和唐宋词调音乐相承续的某些特征,也有明清戏曲、曲艺背景下发展的新特点。开展词调音乐的研究,探讨明清词调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演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之前,教育主权渐次确立,立法保护受教育权,初步形成了教育法律体系,将受教育权确立为宪法性权利,由政府提供义务教育,教育法律的国家意志突出,公法特征鲜明。1949至1976年间,在经历了全面接管、院系调整、改造教育内容等之后,国家全面收回教育主权,法律规定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物质、师资等基础性资源,教育法律先立后废,政策主导下的教育治理体现了
肌纤维是骨骼肌的基本构成单位,骨骼肌的不同肌纤维类型组成赋予了骨骼肌特定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研究表明,肌纤维类型与肉品质密切相关。肌肉中的氧化型肌纤维(慢肌纤维)含量越高、酵解型肌纤维(快肌纤维)含量越低时,肌肉的主要肉品质指标越好,如p H、肉色、系水力、肌内脂肪和风味物质含量等,然而,目前调控肌纤维类型特异性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为探讨肌纤维类型的调控机理,本研究以清远麻鸡糖酵解型肌纤维为主的胸大
翻译后修饰在DNA损伤修复尤其是在DNA双链断裂修复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DNA双链断裂后能够发生多种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修饰,泛素化修饰和ADP-核糖基化修饰,这些修饰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对多种生物学过程具有调控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同其他翻译后修饰一样,DNA损伤后也能够引发蛋白质发生O-GlcNAc糖基化修饰(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 modific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