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筋骨调衡,以筋为先”理论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t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基于“筋骨调衡,以筋为先”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临床疗效,为“筋骨调衡,以筋为先”理论对手法治疗的指导作用提供依据,提高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75例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随机地分为3个不同的治疗组:A组25例,单纯采用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B组25例,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C组25例,采用手法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采用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和腰背部竖脊肌肌张力检测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研究过程中因患者无法配合治疗或在治疗、随访期间采用其他治疗方法而脱落者共4例,A组脱落2例,B组脱落1例,C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治疗病获得随访的病例有A组23例,B组24例,C组24例,最终共有71名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顺利完成此项临床研究并获得随访。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时间经检验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①将三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互相进行比较,各组之间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三组数据组内治疗前后两两比较,A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随访分别与治疗前相比,疼痛均有所缓解(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后即刻相比,疼痛亦有明显改善(P<0.05);B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前相比,疼痛均有所缓解(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后即刻相比,疼痛亦有明显改善(P<0.05);C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前相比,疼痛均有所缓解(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后即刻相比,疼痛亦有明显改善(P<0.05)。③三组数据之间两两比较,在治疗前三组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在治疗后即刻评分与A组治疗后即刻评分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治疗后即刻相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相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JOA评分:①三组患者治疗前的JOA评分互相进行比较,各组之间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三组数据组内治疗前后两两比较,A组治疗后即刻与治疗前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后即刻相比,疼痛有明显改善(P<0.05);B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前相比,疼痛均有所缓解(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后即刻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前相比,疼痛均有所缓解(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后即刻评分相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数据之间两两比较,在治疗前三组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在治疗后即刻评分与A组治疗后即刻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治疗后即刻相比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与A组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相比疼痛明显缓解(P<0.05);B组与C组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相比疼痛改善明显(P<0.05)。4.ODI评分:①对三组患者治疗前的ODI评分互相进行比较,各组之间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三组数据组内治疗前后两两比较,A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随访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腰部功能障碍均有所缓解(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后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前相比,日常生活质量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后即刻评分相比,腰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数据之间两两比较,在治疗前三组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在治疗后即刻评分与A组治疗后即刻评分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治疗后即刻相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C组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相比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1个月随访评分与A组治疗后1个月随访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双侧腰背部竖脊肌肌张力检测:①对三组患者治疗前的双侧腰部椎旁肌肉200g压力位(L200g)移值即腰背部肌张力互相进行比较,各组之间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三组数据组内治疗前后两两比较,A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随访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双侧肌张力改善均明显(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后即刻肌张力检测结果相比,双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前相比,双侧位移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后即刻相比,则双侧肌张力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0.05);C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治疗后即刻评分相比,肌张力的恢复不具有可比性(P>0.05)。③三组数据之间两两比较,在治疗前三组评分之间双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在治疗后即刻评分与A组治疗后即刻评分相比做侧肌张力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两组治疗后即刻右侧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地恢复,但B组与A组比较右侧肌张力位移值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治疗后即刻相比,右侧腰部肌肉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B组、C组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A组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相比双侧腰部肌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P<0.05);B组治疗后1个月随访与A组治疗后1个月随访相比左侧肌张力位移不具有可比性(P>0.05),但右侧腰部肌张力的恢复较为明显(P<0.05)结论:1.A、B、C三组患者经治疗后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和双侧竖脊肌肌肌张力检测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其中B组、C组的整体疗效优于A组。2.C组与B组相比治疗后即刻疗效无明显差异,但C组在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ODI评分和右侧竖脊肌肌张力较B组疗效更加显著。3.基于“筋骨调衡,以筋为先”理论指导下的手法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推广于临床。
其他文献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ruginosa)是临床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主要引起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急慢性感染。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细菌引起的传染病的主要方法,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其感染难以治愈且容易出现反复性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有三种耐药性机制,分别为固有性耐药机制,获得性耐药机制和适应性耐药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当细菌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一种能够产生杀虫晶体蛋白的革兰氏阳性菌。Bt来源的微生物杀虫剂现在已经在世界范围上用于防治农作物害虫,但是在野外条件下由于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Bt杀虫剂会迅速失去生物活性。黑色素能够作为光保护剂来提高Bt抗紫外的能力,因此获得一株可以高产黑色素的Bt菌株用来保护杀虫晶体蛋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在大多数Bt菌
目的:观察“刘氏骨伤”理筋手法治疗单纯性髌股关节炎(patellofemoral osteoarthritis,PFO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初步发掘“刘氏骨伤”理筋手法治疗PFOA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PFOA患者分为三组:A组20例,单纯采用股四头肌抗阻训练;B组20例,采用口服洛索洛芬钠联合股四头肌抗阻训练;C组20例,采用“刘氏骨伤”理筋手法联合股四头肌抗阻训练,连续治疗3周。分别观察
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是英汉语言交际问题,英汉语言结构特点、使用方式、历史背景的不同,在实际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语用失误问题。基于此,从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着手,分析了这两种语言的差别以及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能帮助交际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英汉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青花菜素有“蔬菜皇冠”美誉,是我国常见大宗蔬菜种类之一,营养价值丰富。植物花器官建成及发育的遗传基础及分子调控机制一直是近年来植物学领域研究热点。已有研究表明AP1、CAL在拟南芥蕾球性状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但AP1、CAL类基因在青花菜中功能尚不明确,青花菜花球特殊蕾球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一直未被阐释。基于此,本研究对青花菜中BolAP1 A及BolCAL 2S进行了克隆、表达特征及功能探究。相关
自然资源中以木质纤维素为代表的可再生资源在地球上大量存在,然而木质素的去除是利用纤维素这一资源最关键的一步。木质素的存在限制了纤维素酶对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可利用性,导致其水解效率和可利用率降低。若进行预处理去除或修饰木质素则可以促进木质纤维素的分解。木质素降解真菌可以相对高效地降解木质素,其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在生物前处理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木质素降解菌之一的白腐真菌利
目的:观察冠心病痰浊证患者用化浊法(化浊方)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单核细胞亚群 CD14++CD16-(Mo1)、CD4++CD16+(Mo2)与 CD4+CD16+(Mo3)及其表面标志物TLR4的表达水平,探讨化浊法(化浊方)治疗冠心病痰浊证的临床效果,探讨化浊法(化浊方)对冠心病痰浊证患者单核细胞亚群及其表面标志物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化浊法(化浊方)治疗冠心病(痰浊证)可能的免
浮萍(duckweed)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质能源植物,具有生长速率快,淀粉含量高,木质素含量低的优势,且不与人争粮争地,是一种在生物能源研究方面的理想实验材料。提高浮萍的淀粉含量是生产生物乙醇的关键,可通过改变浮萍的生长速度和淀粉积累能力来实现。本论文主要通过在浮萍科(Lemnaceae)浮萍属(Lemna)的L.turionifera 5511株系(文中通称浮萍)中过表达浮萍淀粉合成路径中的关键
草酸钙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且常见的生物矿物,具有调控植物体内离子平衡、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加强植物组织机械支持、降低植物被取食的适口性等生物学功能。前期研究表明,不同分布区植物体内的草酸钙含量会因环境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植物草酸钙对干旱、盐渍化生境均有一定敏感性。然而,如果遇到高温情况,植物草酸钙对高温变化是否具有敏感性?如果不同植物群落建群种近距离同地分布,它们体内的草酸钙含量是否还会存在差异?为了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是囊胚期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体外培养得到的一类细胞,其具有无限自我更新和分化为胚胎三个胚层的能力,在研究胚胎发育、细胞治疗、组织修复和再生等方面应用广泛。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超级增强子(Super Enhancer,SE)作为细胞类型特异性的大型顺式调控元件,在调控ESCs多能性和自我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