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材料与液态锂铅相容性初步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ngyi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变能是一种“清洁安全、永久性”能源,它的实现将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能源需求,大幅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然而材料问题是实现聚变能走向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SiCf/SiC复合材料、W、Mo由于其良好的物理性能,成为未来高温聚变堆各重要部件(如包层、偏滤器等)很有潜力的候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同时,FDS团队根据液态包层相关技术发展需求,进行了系列液态锂铅回路设计与建造,为了适应高温锂铅回路的发展,亟需寻找适用于高温下的回路管道材料。310S不锈钢由于其优秀的耐高温、抗高温氧化性能,将其作为高温锂铅回路候选的结构材料。由于上述耐高温材料均与高温液态锂铅直接接触,因此研究它们与液态锂铅的相容性就变得至关重要。本论文利用FDS团队自主研制的高纯液态锂铅合金和高温静态锂铅腐蚀实验装置DRAGON-ST系列开展了SiC陶瓷及SiCf/SiC复合材料,W、Mo,以及310S不锈钢在700℃1000℃液态锂铅中不同腐蚀时间的腐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SiC及SiCf/SiC复合材料中游离Si、α-SiC、无定形SiC在高温下易于溶解于液态锂铅,导致其与高温液态锂铅相容性较差;2)W、Mo在高温液态锂铅中发生均匀腐蚀,其中W在700℃液态锂铅中,经过500小时腐蚀的样品的腐蚀深度为0.38mm·a-1,经过1000小时腐蚀实验的样品的腐蚀深度为0.16mm·a-1,腐蚀速度随着时间增长减慢,主要原因可能是W在锂铅中的溶解度渐渐趋于饱和。Mo在700℃液态锂铅中经过500小时腐蚀实验的腐蚀深度为1.96mm·a-1,在1000℃经过200小时腐蚀实验的腐蚀深度为2.575mm·a-1,随温度越高,腐蚀变得越剧烈;3)310S不锈钢在高温液态锂铅中发生较为严重的腐蚀,在700℃1000℃液态锂铅环境难以长时间作为高温液态锂铅实验回路的结构材料。
其他文献
该文从安钢生产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了二冷传热数学模型,研制了生产所需要的不同钢种的配水制度,特别是船板钢的配水制度为该钢种的研制、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生产应用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稠油电脱盐后的盐含量达不到3mg/L以下,则中国石油化工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燃眉之急,该文深入的研究了一项全新的电脱盐工艺技术-稠油高频高压油水分离工艺
随着高能物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研究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射线探测器重要组成部分的闪烁体的研究越来越收受到重视,其中新型高性能闪烁玻璃的研制是一个热点.在该次试验
该文采用过氧化物硫化体系对CPE的硫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配合剂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配方为DCP为4~6phr,TAC为4~5phr,炭黑为50phr及DOP为20phr.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
该文通过对Ti-46.5Al-2.0Cr-1.5Nb-1.0V合金块状反应和块状组织退火分解过程的研究,获得了有效控制合金显微组织参数的热处理工艺规范,得到了区分晶粒尺度与片层厚度的全片层
该文首先调查和分析了车轮在高速条件下的服役条件和失效形式,并对引起辋裂的应力和夹杂物尺寸进行了断裂力学计算;然后对国内外九种有代表性的车轮钢组织、常规力学性能及疲
该论文中选择了Cu-Co,Co-W,Ni-W,和Ni-Sc等几个二元金属系统分别进行了多层膜的固态界面反应和离子束混合的实验研究.在对Cu-Co系统(生成热为+10 KJ/mol)的研究中,通过固态界
该文阐述了三方面内容:驱动器的动态特性、驱动器振动模式的计算机模拟和压电陶瓷温度稳定性研究.该论文给出了三角波驱动信号下驱动器的工作特性和频率特性.由于三角波包含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教学领域迎来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能够支持师生之间进行高效的互动,让课堂教学迸发出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尤其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