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糖尿病大鼠创面与自噬相互作用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糖尿病大鼠创面伴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PA的T3SS分泌的毒力因子ExoU、ExoS、ExoT、ExoY对创面面积、菌落计数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从而了解对创面愈合的作用。2.诱导自噬以及抑制自噬对糖尿病大鼠创面伴PA感染的创面面积、菌落计数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从而了解对创面愈合情况的作用。方法:1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两部分再随机分为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组,雷帕霉素(Rapamycin)组和未予自噬干预处理组,每组均感染6种菌株及1个未感染细菌小组。总的分组情况如下:糖尿病予3-MA处理感染PA01(DM+3-MA+PA01)组、糖尿病予3-MA处理感染PA14组(DM+3-MA+PA14)、糖尿病予3-MA处理感染PA01ΔexoTΔexoY组(DM+3-MA+PA01ΔexoTΔexoY/ExoS)、糖尿病予3-MA处理感染PA14ΔexoUΔexoT组(DM+3-MA+PA14ΔexoUΔexoT/ExoY)、糖尿病予3-MA处理感染PA14ΔexoUΔexoY组(DM+3-MA+PA14ΔexoUΔexoY/ExoT)、糖尿病予3-MA处理感染PA14ΔexoTΔexoY组(DM+3-MA+PA14ΔexoTΔexoY/ExoU),糖尿病予3-MA处理未感染组(DM+3-MA+未感染)。予雷帕霉素预处理及未予自噬干预处理的大鼠分为类似的7组。非糖尿病组分组同上。每小组各4只。分别在感染后第0、3、7、14、21天创面拍照计算创面面积,了解创面状况;取创面组织计算创面组织菌落数、组织形态学观察,其中第0天考虑尚未形成感染模型,不进行创面组织菌落计数。仅取第3天部分样本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基本情况:3-MA处理组大鼠观察终点较基线值血糖升高,体重为三组中最重,雷帕霉素处理组血糖及体重较基线值均下降。2.菌株对创面愈合的影响:1)创面:糖尿病组:感染第3、7天,ExoU及ExoS组创面状况较其余两组明显差,可见明显坏死、黑痂,ExoU组可见脓性渗出物,第14天各组创面明显缩小,坏死、渗出等明显改善,至第21天,创面均呈干燥状态,ExoU组创面面积大于其余三组,但未体现出统计学差异。ExoT及ExoY组创面状况较好,第3天也可见渗出、轻微坏死征象,第7天开始创面状况较前逐渐好转,至第21天创面趋于愈合。野生型菌株较基因敲除菌株在各个时点创面状况差,野生型PA01组和PA14组在第3天可见创面发黑,湿性渗出物多,第7天可见脓性分泌物,PA14组第21天创面还可见湿性分泌物,颜色鲜红。非糖尿病组与之呈现相似的规律,但各时点创面状况均较之稍好。ExoS、ExoT及ExoY组在观察终点完全愈合。2)菌落:糖尿病组:感染后第3天及第21天,DM+ExoU组创面菌落计数高于其余三组;感染后第7天,菌落数由高到低为:[ExoU(53421.67±7035.31)vs ExoS(628.23±98.23)vs ExoT(5.31±0.76)vs ExoY(1.92±0.30)CFU×10~6/g]。感染后第14天,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菌落数由高到低为:[ExoU(4506±854.05)vs ExoS(30.31±6.31)vs ExoY(0.56±0.12)vs ExoT(0.17±0.06)CFU×10~6/g]。随时间进展,DM+ExoU及DM+ExoS两组,菌落数先增加后下降,在第7天达到峰值;ExoT及ExoY组菌落数随时间进展,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感染后第14天及第21天,菌落计数均有DM+PA01/PA14>DM+ExoS/ExoU(P=0.003/0.007),菌落数均先增加,至第7天达峰值,然后下降,DM+ExoS组较DM+PA01组下降幅度大。在各个时点DM+PA14组创面菌落数均高于DM+ExoU组。DM+PA14组创面组织菌落数各个时点均高于感染PA01组。非糖尿病组:在感染后第14、21天均有ExoU组创面菌落数高于ExoS、ExoT及ExoY组,三组创面菌落数走势及数量基本一致。在各个时点均有野生型PA菌落数高于ExoS、ExoU组,PA14组高于PA01组。3)病理形态:糖尿病组:第0天各组间未见差异,至感染后第7天炎性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逐渐增加,淋巴细胞等呈密集状态,且过程中始终保持ExoU与ExoS组炎性细胞密集程度高于ExoY与ExoT组。ExoU组在第7天内皮细胞及新生血管增加,成纤维细胞增加,考虑肉芽组织形成增多,ExoS、ExoT、ExoY组在第3天即出现此现象;ExoU、ExoS组至第21天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成纤维细胞较多,创面处于增生愈合期。ExoT、ExoY组第21天可见排列正常的肌纤维。DM+PA14组至感染后第14天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增加达到峰值,DM+PA01组在感染后第7天炎性细胞浸润达到峰值,成纤维细胞数量较DM+PA14组为多,至感染后第21天,DM+PA01组较DM+PA14组肌纤维排列更为规则。在各个时点,野生型PA炎性细胞浸润较ExoU、ExoS组均更显著,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少,炎性细胞浸润峰值出现早。非糖尿病组与之呈现相似规律,但炎性细胞浸润较糖尿病组减低。3.干预自噬对创面愈合的影响:1)创面:DM+ExoT、DM+ExoU、DM+ExoY、DM+PA01、DM+PA14、N+ExoS、N+ExoY、N+ExoT、N+PA01组诱导自噬后创面面积变大,且创面状况较未予自噬干预组变差,DM+Rapamycin+PA01组第3天创面可见坏死样物质,颜色暗沉,感染后第7、14天创面可见黑痂,未予自噬干预组创面坏死、黑痂程度轻。DM+Rapamycin+PA14组第14天、21天仍可见创面坏死样物质,创缘不整,创面湿性分泌物明显,创面面积仍较大。未予自噬干预组与之比较创面较干燥,面积小,肉芽组织长势好。抑制自噬后创面状况较未予自噬干预组或诱导自噬组变好,面积表现出变小的差异。2)菌落:DM+ExoY、DM+ExoU、DM+ExoT、DM+PA01、DM+PA14、N+PA01、N+ExoS、N+ExoU等组别均为应用雷帕霉素诱导自噬后菌落计数均高于未予自噬干预组。N+ExoT组应用3-MA抑制自噬后菌落计数低于未予自噬干预组,此外,DM+ExoS、DM+ExoT、DM+ExoU、DM+ExoY、DM+PA01、DM+PA14、N+ExoS、N+PA01组均为应用3-MA抑制自噬后菌落计数低于诱导自噬组。3)病理:在感染第0天,各组未见明显异常,均可见规则皮肤组织,肌纤维排列规则,可见脂肪细胞及少量炎性细胞,予3-MA处理组淋巴细胞稍多;感染后第3天,予雷帕霉素处理组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募集,及血管破裂等可能造成的红细胞外泄集中,感染后第7天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其余两组;至第21天3-MA处理组组织形态趋于正常组织,鲜有炎性细胞。4.DM+PA01ΔexoTΔexoY组感染后第3天创面组织电镜下可见自噬小体,在×2k共8个视野中可见4个自噬小体。结论:1.分泌ExoU的PA菌株较分泌ExoS的PA菌株更不利于糖尿病大鼠感染创面的愈合,ExoT、ExoY毒力较弱,但能增强ExoU、ExoS对创面愈合的不利影响。2.诱导自噬不利于糖尿病大鼠感染创面的愈合,抑制自噬可促进愈合。
其他文献
高炉煤气(Blast Furnace Gas,BFG)是钢铁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二次能源。为有效合理调度高炉煤气,需要实时预测煤气柜位变化趋势。高炉煤气系统生产过程复杂,各变量之间存在强非
钛能够在其表面上自发地生成紧凑而稳定的氧化膜,因此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都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通常被用于工业和生物医学等领域。钛的高强度重量比也使其成为制造处置核废
水源水库的沉积物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沉积物样本对研究水源水库的污染及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已有的沉积物采样设备大多不适用于水源水库等小型
胃肠安丸是一种传统的中成药,具有消除湿热病原,缓解疼痛,调节消化不良的作用。该药物已广泛用于临床,用于许多胃肠疾病的治疗,如腹泻、腹痛和细菌性痢疾。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许多研究,包括胃肠安的质量稳定性、药代动力学,研究其止泻、抗酒精诱导的胃肠损伤、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以及胃肠安丸甲醇提取物对5-Fu诱导的肠损伤的保护作用。中药厚朴是胃肠安丸中的一味主药,根据前期的工作基础,胃肠安丸的甲醇提取物口服
聚ε-己内酯和聚乳酸都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人体内经过一定时间即可被完全降解,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常被作为良好的生物医用材料和生物降解材料,一
利用与CMOS工艺和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相兼容的低温制造方制备有序硅纳米线阵列是未来电子器件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并有助于降低光伏器件制造成本。这一需求产生的背景是
光动力疗法(PDT)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癌、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PDT的三要素为光敏剂、光和分子氧,三要素通过综合作用实现肿瘤的治疗。酞菁
极小顶点覆盖问题是图论中的经典NP难问题,其已被证明等价于粗糙集理论中的信息系统属性约简问题。受此启发,使用粗糙集中信息系统的辨识矩阵方法来处理极小顶点覆盖问题。首先我们指出只有辨识矩阵中的极小元素对于极小顶点覆盖问题是重要的,并提出一种基于最小元素的解决极小顶点覆盖问题的算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算法在图数据特别是大规模数据上的有效性。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储能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刺激了可充电电池的发展。锂硫电池具有极高的理论容量(1675mAh/g)和能量密度(2600Wh/kg),近年来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仍受到诸多困难的阻碍,其中包含硫较差的导电性、中间产物多硫化锂(LPS)的穿梭效应以及硫锂化过程的体积膨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从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结构设计和改性角度出发,分别采用水热法和
镁及其合金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是目前工程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其中变形镁合金较铸造镁合金具有更为优异的力学性能,理应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但与其他金属结构材料相比,大部分镁合金绝对强度仍较低,如何改善其力学性能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因此,制备兼具低成本和高性能的镁合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针对现有商用镁合金力学性能的不足,选取商用AZ80镁合金为研究对象,在引入预挤压变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