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上转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制备及低功率光控抗癌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13296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至今为止,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依然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都存在着一些弊端或不足,如治疗效果差,副作用大等。近年来,在时间和空间上可控的光触发癌症治疗方式,即光控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利用组织穿透深的近红外光(700~1100 nm)触发的光控治疗,更是成为了光控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近红外光控治疗主要包括光控化疗、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其中光控化疗和光动力治疗通常需要借助于上转换纳米粒子将近红外光上转换为紫外/可见光来实现。尽管这些近红外光控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但都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所使用的激光功率密度普遍过高(1~4W/cm2),远高于美国国家规定的安全功率(0.33~0.35 W/cm2),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严重的光损伤副作用。此外,光控化疗中化疗药物释放缓慢及细胞耐药性;光动力治疗效果易受癌细胞内高浓度的谷胱甘肽和肿瘤乏氧环境的限制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光控治疗的疗效,阻碍其进一步的发展,急需合理的解决方案。为了进一步完善光控治疗体系,针对以上提出的种种挑战,本文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首先,针对近红外光控化疗中激光功率过高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合成具有高发光效率的上转换纳米粒子,并选取键解离能较小的硫醚光断键分子构建光控纳米阀门,成功制备了低功率密度近红外光控药物释放纳米粒子,实现了安全功率密度(0.30 W/cm2)下的药物释放。体外细胞实验中,在低功率近红外光照条件下,其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16.3%),表现出良好的光控药物释放性能。其次,针对光动力治疗中存在的激光功率过高和细胞内过表达的谷胱甘肽限制疗效的问题,本研究是通过合成高发光上转换纳米粒子,定量负载光敏剂,并利用二硫键将抗癌药喜树碱修饰在纳米粒子的表面,成功制备了低功率密度(0.30 W/cm2)的近红外光动力治疗/化疗的内源/外源双协同治疗纳米粒子。细胞内高浓度的谷胱甘肽可以触发二硫键断裂,消耗谷胱甘肽并释放抗癌药喜树碱。谷胱甘肽的消耗降低了其对光动力治疗中产生单线态氧的消除作用,内源性增强光动力治疗效果;而抗癌药喜树碱可以提高细胞对单线态氧的敏感性,外源性增强光动力治疗效果。体外细胞实验中,内源/外源双协同纳米粒子的治疗效果分别是单一化疗,光动力治疗和内源性增强光动力治疗的2.4倍,2.3倍和1.8倍。体内抗肿瘤实验中,内源/外源双协同纳米粒子表现出良好的拟制肿瘤生长的特性。最后,在协同疗法逐渐成为有效癌症治疗手段的大趋势中,针对光控化疗中存在的化疗药物释放缓慢和光动力治疗效果易受肿瘤缺氧环境限制的问题,在上述工作的研究基础上引入了光热试剂,制备了低功率密度近红外光动力治疗/光热疗法/双化疗三重疗法于一体的抗肿瘤纳米粒子。通过光热试剂的光热效应,可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加速化疗药物释放,其释放速率提高了31倍;二是提高肿瘤组织的组织氧供给,增强光动力治疗;三是可以实现光热治疗,并与光动力治疗和化疗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治疗效果。体内抗肿瘤实验中,该三协同抗肿瘤纳米粒子治疗组的瘤体消失,并在14天内无复发,表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效果。本文成功解决了光控治疗激光功率过高的共性难题。在所有小鼠实验中,所有建立的光控治疗体系的低功率近红外光照均不会造成小鼠皮肤的结疤和损伤,证明没有副作用的低功率光控治疗已成功实现。同时,通过内/外源协同增强,多重疗法等手段解决光控化疗和光动力治疗的个性难题,提高各种光控治疗的治疗效果。总之,本文完善了低功率光控治疗体系,为低功率光控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前景。
其他文献
超构表面是由亚波长几何尺寸人造结构组成的超薄功能器件,通过利用单层或少层人造结构的共振响应来对散射场进行操控,进而在亚波长传播距离上实现对入射波波前形貌以及传播方向的灵活控制。由于波前形貌整形和波束传输控制的本质都是对波前相位分布进行操控,故衡量超构表面组成单元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可以实现散射场相位0°到360°的连续调制。梯度超构表面通过周期排列具有0°到360°范围内线性离散相移的结构单元,可
随着社会教育水平的提升,幼小衔接逐步得到重视。本文中,笔者主要从现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出发,探讨合理的幼小衔接的意义。同时,对应该如何组织与实施幼小衔接进行进一步研究,分别对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以及在家园合作中的幼小衔接教育进行阐述。
自然界中随机现象无处不在,用确定性微分方程来刻画此类现象已达不到人们对建模的精度要求了。随机微分方程能很好地模拟各种随机问题,现已在遗传学、金融学、化学工程、航天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通常很难获得随机微分方程精确解的显式表达式,因此研究随机模型的数值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求解几类非线性随机微分方程数值格式的收敛性、稳定性和保正性等性质。主要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针对高度非线性随
为了克服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对耗能能力较弱、抗剪储备不足等问题,钢管、型钢与混凝土组成的组合结构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与桥梁结构中,但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仍未克服钢材的锈蚀问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因轻质高强、便于施工、耐腐蚀性能好和抗疲劳性能好等特点,近年来逐渐替代钢材应用于新建混凝土结构中。将FRP管与钢骨、混凝土组合形成新型的组合柱,置于外
高重频大能量的亚纳秒脉冲激光在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空间碎片激光雷达探测、汤姆逊散射诊断、医学激光美容等领域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受激布里渊散射(SBS)是一种将纳秒长脉冲压缩至亚纳秒脉冲的简单高效的脉宽压缩技术,该技术与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技术结合可以解决激光器在高重频、大能量、亚纳秒脉冲和高效率参数方面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然而,目前SBS脉冲压缩的工作重复频率局限于200 Hz以下。为了获
金属材料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其通常作为结构材料应用。结构材料中力学性质是其首要考量,而在力学性质中,弹性性质是最基本但又最为基础的性能之一。根据弹性性质能进行多种优异性能的预测,如难熔合金中表现出的橡胶金属、生物医用特性等。目前0K下的二阶弹性常数可轻易的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获得,而目前对于外界条件(如高温、高压等)下的弹性常数获取困难。因此,如何快速评估材料在外界条件下的弹性性质
近年来,随着矿业、电镀、制革等与金属相关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含重金属的工业废弃物、工业污水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生物圈内,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由于重金属无法被生物降解,且能通过生物链循环进入植物体、动物体,最终会危害人类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高效、简易、低成本的重金属污染物处理措施成为了研究热点。水泥基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含重金属固废的固化处理,但处理后的固化体存在体积稳定性差、重
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蛋白质序列数据,但是对应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及功能的分析与研究却不足。面对海量的蛋白质序列,如何高效预测对应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成为生物序列分析的研究热点之一。蛋白质折叠识别的相关研究对预测蛋白质结构和分析功能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众多面向蛋白质折叠识别的机器学习算法,这些算法大多关注于设计强鉴别性的向量化特征和分类器以获得更好的识别效果
现实世界的生物种群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捕食关系是最常见的关系之一,其对生物种群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中心流形理论和规范型方法,研究几类扩散捕食-食饵系统的余维二Turing-Hopf分支、Turing-Turing分支和Bogdanov-Takens分支,以及由这些分支揭示的时空斑图,来帮助理解和解释生物种群的时空动态.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一)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民营公司的面板数据,探究了董事会社会资本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中,董事会社会资本水平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扩大其商业信用融资,并且基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理论,董事会社会资本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改善企业经营业绩和增加企业高管薪酬的机制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地区,董事会社会资本对扩大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