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视频编码技术获得了爆炸式的发展。现有的视频编码标准H.26x/AVC可以完成对大规模视频的实时传输和存储,这使得远距离视频传输,视频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等网络交互式多媒体应用技术成为了现实。然而,在无线网络中,压缩过的码流在传输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首先,无线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网络中的拓扑结构经常改变,导致实际可用带宽经常性的变化;其次,无线网络中周遭的环境易受到天气,地质运动等影响,引入无法避免的噪声。这些情况都导致解码端接收到的码流无法恢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国玫博士提出了Wytsenhausen-Wyner Video Coding (WWVC)视频编码框架,有效地提高了无线网络条件下视频的解码效果。WWVC视频编码框架将传统视频编码的优点与分布式视频编码的优点相结合,保证了无线网络中实时视频流的稳定流畅,同时,压缩效果仅仅略低于与H.264/AVC。虽然WWVC视频编码框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在WWVC视频编码框架中,模式决策中忽略了网络传输中的重要因素(丢包率)对视频编解码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在模式决策中引入了丢包率,将失真估计模型由传统的计算方式变为端到端的失真计算方式。同时,针对分布式视频编码框架的特性,将ROPE、REED两种失真估计模型按照WWVC视频编码框架的特性融合到其中。在设计失真估计模型的过程中,本文保持了复杂度与压缩效果的平衡。实验结果证明了本研究提出的失真估计模型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分布式视频编码的性能,提高了框架的鲁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