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型能带结构半导体量子点的光学特性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ch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导体量子点(QD)材料具有独特的光电特性,在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主要通过荧光谱(Photoluminescence, PL)、荧光激发谱(Photolumin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um, PLE)、时间分辨荧光谱(Time-Resolved Photoluminescence, TRPL)等多种光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II型能带结构量子点材料的光学特性。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I型和II型能带结构共存的In0.46Al0.54As/Al0.54Ga0.46As量子点的光学特性。首先,从低温下不同激发强度PL谱中观察到量子点荧光峰位的快速蓝移和半波宽的增加,这表明In0.46Al0.54As/Al0.54Ga0.46As量子点具有II型能带结构和载流子横向耦合效应。横向耦合效应同样影响量子点PL谱的温度行为,随着温度增加,量子点荧光峰从较低温度(35 K)开始便快速红移且谱线变窄。通过 TRPL谱测量,我们观察到In0.46Al0.54As/Al0.54Ga0.46As量子点具有特殊的双指数衰减行为,存在443 ps和21.4 ns两个时间常数,表明量子点样品同时存在I型和II型两种能带结构。⑵通过PLE、TRPL谱和不同温度下PL谱,研究连续态对 II型In0.46Al0.54As/Al0.54Ga0.46As量子点光学特性的影响。在In0.46Al0.54As/Al0.54Ga0.46As量子点的PL和PLE谱中直接观察到连续态信号,同时,量子点TRPL谱证明连续态对载流子弛豫动力学过程有很大影响。量子点荧光的超长上升时间表明光激发载流子通过连续态向量子点基态束缚能级转移,量子点发光峰随温度的快速红移以及低温下半波宽的减小同样表明连续态在载流子弛豫和再分布中起重要作用。⑶利用PL和TRPL谱研究液滴外延生长的GaAs/AlxGa1-xAs量子点环混合结构的光学行为。通过控制AlxGa1-xAs势垒层中Al组分,实现能带结构从I型向II型的转变。GaAs/AlxGa1-xAs量子点环是由4个量子点耦合成的混合结构,量子点高度值的波动导致量子点环发射峰随激发强度反常蓝移等荧光行为,因此 TRPL谱成为裁定GaAs/AlxGa1-xAs量子点环是否具有II型能带结构的重要手段。当AlxGa1-xAs势垒层的Al含量增加到x=0.6,得到~6 ns的载流子寿命,同时荧光上升时间增加到~170 ps,表明量子点环形成II型能带结构。I型向II型结构的转变发生在Al含量为0.45到0.6之间。
其他文献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测量技术已经成为一门十分火热的专业,电子设备,仪器早已经成为一个规模独立且十分庞大的产业。近几年,利用嵌入式技术来测量气体的成分等相关
近年来,新兴的生物成像技术能够实时无损动态监测被标记的细胞在活体小动物体内的活动及反应,生物成像材料主要有量子点及纳米上转换材料等。但由于激发光源对组织的穿透能力较
背光模组被广泛应用于广告灯箱、液晶电视、警示牌等领域。高性能的背光技术尚未十分成熟,如何提高背光模组性能以及亮度均匀性等问题十分重要,进行相关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
高温压力测试是许多重要领域(如能源领域中的石油开采测井等)急需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测试技术领域长期存在的难题。针对高温压力的测试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157nm深紫外
晚清时期山东乡村日常生活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乡村集市与贸易出现的新变化反映出晚清时期山东乡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生活习俗也随之出现新的特点.在
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工农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环境温度和湿度准确测量的需要越来越多。在化工、燃气、煤炭等领域中,需要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进行温湿度的测量,因此对使用的传
安全是一个国家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与保障。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计算机、通信、电子技术为支撑的新的犯罪形式日益凸显,而传统的安防手段暴露出越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制备成本低,可低温沉积,适用于柔性衬底等优势,是今后第三代电池发展的强力候选之一。然而,传统结构的电池,如单结非晶硅电池、双结非晶硅电池其固有的特点限制着非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影响着非晶硅电池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有多层吸收层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从理论上分析了非晶硅电池各个层参数对电池转换效率的影响,对双结电池和多层吸收层非晶硅电池做出对比,分析了其效率提高的原因。同时利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素有“工业血液”之称的石油成为不可缺少的能源,地下水封洞库因其占地面积少、存储量大、应急能力强、成本低、安全性能高、备战能力强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越来越重要的石油储备方式。原油是由胶体溶液、固体烃、沥青质、微粒泥沙分散相等着组成的混合物,地下原油洞库长期运营之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沉积问题。由于地下洞库具有规模大、工程施工技术复杂、安全运行要求高等特点,目前我国尚未开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