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条件下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及其模型与方法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30173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技术更新及客户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加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决策者,企业经营者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对经营者进行激励,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这一重要现实问题和已有研究中的不足,主要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对不确定环境下的经营者激励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对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激励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不确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将激励机制中的不确定影响因素分为随机和模糊两大类型,并建立了不确定性分类的二维分析模型。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激励问题的系统分析概念模型,并对不确定条件下的经营者激励问题进行了分类。 2.研究了不确定条件下经营者的报酬激励机制。考虑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建立了具有随机产出及机会成本的委托-代理模型。在对经营者风险偏好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模糊风险规避度的激励模型,分析了模糊风险规避度对激励机制的影响。 3.研究了不确定条件下的经营者隐性激励机制。首先分析了市场声誉激励的作用机理,建立了模糊期望业绩条件下的声誉激励模型及其激励机制。其次分析了经营者工作的特征及其复杂性的三维结构,建立了模糊工作偏好条件下的工作设计激励模型和激励机制。 4.研究了不确定条件下,经营者承担多项任务时的激励机制。首先对经营者多项任务的成本相关性进行分析和归类,建立了具有不确定努力成本的多任务委托一代理的区间模型。其次基于模型讨论了经营者和企业所有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风险估计的不一致性对激励机制的影响。最后,建立了客观业绩与主观业绩相结合的经营者多任务业绩评价体系。 5.对不确定条件下多个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进行研究。建立了产出无关联的相对业绩激励模型,对经营者之间不合谋和合谋两种情形下的激励机制进行分析比较。将风险分为共同风险和单独风险,建立了多个经营者产出相关联的激励模型。为了保证最优目标实现的概率,提出了具有随机机会约束的委托-代理模型。 6.定义了随机参数和模糊参数的置信水平,提出了基于置信水平和满意度的不确定激励模型的解析解法。将委托-代理模型扩展为具有多个约束的双层规划模型,以适应管理实践中复杂的环境约束。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多个经营者纳什均衡的求解方法,并提出了基于随机模拟(模糊模拟)和遗传算法的混合智能算法,以对复杂的不确定委托-代理模型进行求解。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ERP实施的推广,我国中小企业逐步认识到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缩短企业同国外中小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差距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
后作文教学有三个发力点:(1)作后的发表;(2)作后的指导;(3)后读写结合。对应第一点,我们在班上办《班级作文周报》,学生作文变“作业”为“投稿”,变“分数”为“发表”,从而产生真实的读者群,获得写作的自信与光荣。对应第二点,我们提出了“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作文教学理念,学生写出作文后,老师认真研读,才会真正明白学生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当前最需要的是什么。对应第三点,我们推出了“指向写作
智慧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最高级阶段的产物,其发展模式是遵循生态学理论的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的原则,智慧城市发展将引发城市运行模式、管理和生产,以至于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特别是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但从现有跨国并购案例来看,中国企业并非都能成功地与国外目标企业达成
2005年,有三只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香港上市,其中包括大陆概念的越秀房托,同时国内市场也推出了第一只准REITs产品——“联信·宝利”9号,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开始积极探索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信息来源在不断的产生与变化,形成了大量分布的数据集。如何将这些数据加以有效的利用,是当前信息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数据库是管理数据的一种有效方式
随着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的不断发展和开放式基金规模的不断壮大,分析基金规模与其业绩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便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通过借鉴西
加入WTO后,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和竞争的加剧,我国企业外部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给企业带来大量机遇的同时也放大了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风险。在我国,随着大量国企和私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