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s介导光周期信号转导调控甘菊成花转变的分子机理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hijin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被誉为“东方之花”,在世界花卉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份额。能否适时开花对菊花的周年生产和经济价值的实现十分重要。因为菊花是专性的短日照植物,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人们主要使用调整光周期的方式调控菊花的花期,但存在费时费力成本高等问题。在临界光周期确定的前提下,成熟态菊花成花的关键在于其响应短日照诱导的敏感性。快速响应短日照诱导开花的菊花品种可以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因此从分子水平上解析菊花响应短日照信号成花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通过对高等植物响应光周期信号的成花机制进行分析发现,隐花色素(Cryptochrome,CRY)在特异地识别诱导型光周期信号调控成花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操纵菊花的隐花色素基因改变其对光周期的响应特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关于植物隐花色素的研究多集中在隐花色素对CO(CONSTANS)蛋白以及FT(FLOWERINGLOCUS T)基因的直接调控途径上,关于隐花色素通过调控昼夜节律钟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影响成花转变的机制还不清楚。由于菊花的遗传背景比较复杂,因此关于菊花响应短日照信号成花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缓慢。本研究以菊花的近缘野生种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为试验材料,通过对隐花色素调控甘菊成花转变的功能以及信号转导途径进行研究,以解析隐花色素介导短日照信号诱导甘菊成花转变的机制。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短日照诱导不同天数下甘菊茎尖形态以及叶片中FT/TFL7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短日照诱导0~8 d时,甘菊茎尖由圆锥状变为圆顶状,此时ClFT7响应短日照的诱导上调表达,而ClFT2随着短日照的诱导呈下调表达。说明短日照诱导0~8 d是甘菊成花转变的关键阶段。利用3’ RACE技术,从甘菊转录组里分离得到了 3个甘菊隐花色素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ClCRY1a、ClCRY1b和ClCRY2。对ClCRYs响应短日照诱导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短日照诱导0~8 d时3个ClCRYs均呈现出上调表达。进一步对甘菊成花转变关键阶段中ClCRYs在长日照(16 h光照/8 h黑暗)和短日照(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ZT(Zeitgeber Time)=12~24 h时ClCRY1a在短日照条件下的表达量高于长日照;ClCRY1b和ClCRY2在短日照条件下的表达量均高于长日照。上述结果说明,ClCRYs可能参与了甘菊响应短日照的成花转变。2.对分别过表达ClCR Y1a、ClCRY1b和ClCRY2的转基因拟南芥的成花表型以及成花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长日照和短日照(8 h光照/16 h黑暗)条件下,转基因植株莲座叶片中FT基因的表达均发生上调,致使转基因拟南芥开花时间显著提前。上述结果说明3个ClCRYs均能促进成花转变。3.将3个ClCRYs基因分别在甘菊中过表达,并对野生型和转基因甘菊的成花表型和光周期途径中成花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野生型甘菊需要48.8 d的短日照才能开花;而转基因甘菊仅需33.2~41.7 d的短日照便能开花。ClCRY1a 通过上调 ClELF4、ClPRR37、ClZTL、ClFKF1、ClCOL1、ClCOL2、ClCOL4和ClCOL5的表达,抑制ClPRR73和CtRVE8的表达从而促进CTFT7的表达;ClCRY1b通过上调 ClELF4、ClPRR37、CtZTL、ClFKF1、ClGl-1、ClGI-2、ClCOLl、C7COL2、ClCOL4和ClCOL5的表达,抑制ClRVE8的表达从而促进ClFT7的表达;ClCRY2上调 ClPRR5、ClZTL、ClFKF1、ClGI-1、ClGI-2、ClCOL1、ClCOL4和 C7COL5 的表达;抑制 C7ELF3、ClELF4、ClLHY、ClPRR73和ClRVE8的表达从而促进ClFT1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C7CRYs能够通过上调昼夜节律钟相关基因、ClCOLs和ClFT1的表达增强甘菊响应短日照成花的敏感性。4.以甘菊成花转变关键阶段的中部叶片为材料构建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以CICRYs为诱饵对该文库进行筛选,获得了一个昼夜节律钟蛋白CIRVE8。通过对CIRVE8 与 CICRYs 以及甘菊成花的关键 CICOLs 蛋白(CICOL1、CICOL2、CICOL4和CICOL5)间的互作模式进行分析发现,CIRVE8既能与CICRYs发生互作也能与CICOLs蛋白发生互作,而CICRYs与CICOLs蛋白之间不存在直接相互作用。据此提出,CIRVE8可能是CICRYs介导短日照信号成花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信号蛋白。综合上述研究结果,作者总结出甘菊隐花色素识别光周期信号调控成花转变的作用模型:甘菊依赖叶片中的隐花色素识别外界环境中的短日照信号,隐花色素通过调控昼夜节律钟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ClCOLs基因的表达,诱导ClFT1的表达,最终促进甘菊成花。此外,C1RVE8蛋白可能参与了甘菊隐花色素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本研究为从根本上改良菊花响应短日照诱导的敏感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2,3-苯并吡咯(吲哚)是芳族杂环有机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碱。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因此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分别描述了具有吲哚吡咯环的N-苯磺酰咔啉的合成与氧化吲哚类衍生物的合成:第一部分,N-苯磺酰咔啉的合成。在碱性条件Na H的存在下,使得具有两亲结构的β-或γ-咔啉与N-氟代双苯磺酰胺(NFSI)反应生成不同种类的N-苯磺酰咔啉,实现了N-苯磺酰咔啉的简便合成
社交网络改变了人们相互交流的方式,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智能设备访问社交网络,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移动社交网络开始出现。然而移动社交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给底层通信网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研究表明,Device-to-Device(D2D)技术可以有效分流移动通信网络负载。研究D2D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对于利用D2D
氢气的生产厂房、加注系统以及氢燃料加气站等场合在操作失误、维修失误以及环境因素影响下,会造成氢气泄漏,氢气本身性质活泼,具有可燃极限宽、燃烧速度快、火焰辐射热小、火焰不可见、火焰温度高的特点,在周围环境具备点火源情况下极易发生燃烧甚至爆炸,对周围设备及人员安全造成重大损害。环境因素改变会使氢气射流现象更加复杂,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会更大。本文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影响因素对氢气射流行为特性的研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汽车日益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的必要工具。然而,近些年来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逐渐成为了减少交通事故频发的潜在阻力。因此,如何提高驾驶人员
本文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道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挖掘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的社会价值为研究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口述史研究法、逻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不乏耐药菌。通过污水消毒有效地降低出水中病原菌和耐药菌的数量,对于保障人类健康、促进污水再生回用具有重要意义。紫外线
动态共价键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p H值、氧化还原、电场等)下,具有可逆地形成和断裂能力的共价化学键。常见的动态共价键包括肟键、二硫键、酰腙键、硼酸酯键及
混沌光信号作为高速保密通信的一种重要载体,以其高度的时域不可预测性和足够宽的类噪声功率谱特性,以及作为物理熵源在保密通信中数据加密和密匙分配领域的重要地位,相比热噪声源等传统物理熵源和相应的真随机数发生器,有着高速、易于控制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光纤环形激光器,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非线性效应以及光纤内部的克尔效应等多种复杂的非线性效应,以光反馈的形式构建多波长混沌光源系统,并以得
研究目的:探索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与房性心律失常(Atrial arrhythmia,AR)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研究房性心
锌溴液流电池(Zinc-Bromine Flow Battery,ZBFB)具有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等特点,它的储能优势正愈发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正逐渐在大规模储能中占据一席之地。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被暴露出来,由于需要液体流动作为电池产生离子交换的动力,所以锌溴液流电池系统体积难免较大,且在实际应用中,膜材料与边框的传统处理方式也常常导致大量反应活性物质穿过,使电池陷入自放